鲜迴転寿司不分红、黄、绿、金碟,以 $8 碟均一价寿司主打,在逆市开业,依然得到一群师奶食客捧场。寿司以外,如一口鸡、鸭胸沙律、炸饺子口味大路却无人不爱。午市更推出$29 起便当,实在抵吃。
自从政府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在各区兴建有完善通风设置的多层街市,不少更结合有运动场及图书馆等多功能市区设备。其中一项政策就是把众多在街头巷尾经营的大牌档迁入其中,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环境卫生问题。
我们去的钟点据香港的朋友说,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是屋里人满满的,店铺之简陋出乎我的意料,大约只能用我们印象中的“大排挡”来形容。小小的店面不过八九张桌子,四五个素不相识的人挤在桌子旁,如果点的多一点儿,桌上放不下,必须尽快吃完。 好像很多年前那种国营的老字号,这边几个人吃,边上就站着几个等座的。德昌的门口还是有人等座,老板也不催你,等的人也极有耐心。鱼皮饺的汤头很足,云吞面里虾仁个大饱满,足有完整的两三个。香港人极爱吃鱼丸,这里的个大筋道,用料实在,不像有些家的用面粉来掺。 至今德昌也不过只有这样小小的
光看名字,已可猜到这店以什么甜品作招徕,就是生磨的糊类甜品,不过让你猜不透的,是这里的甜品绝不会固步自封,永远有新点子满足客人寻求新奇的口腹之欲。最成功的点子,就是此店独创,模仿咸食卖相及做法的芒果捞河。所指的“河”,并非香港人平常吃的那些要放汤的河粉,而是自创以椰汁、澄面、牛奶及糖制成的条状奶冻,由于凝固后切为条状,加上奶白色跟河粉有几分相似,便借用河粉之名,质感却比真正的河粉滑嫩数十倍。至于香港人所说的“捞”,即是放酱汁拌匀吃的方法,这甜品以芒果糖浆汁拌吃,是以命名为“捞河”。甜品之中还有多粒鲜甜的吕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访港期间展开了很多活动,但如果问港人对王光亚印象最深的画面,相信他在天水围街市吃蛋挞一幕,最令港人难忘。而透过吃蛋挞,一方面可以品尝香港的地道美食,一方面也可体验香港的本土情怀。
香港人最爱喝老火汤,每餐无汤不欢。早前有统计指香港男性的平均寿命居全球第一名,有人就将其归功于“老火汤”。可见,一煲细火慢熬而成的老火汤在香港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店子的卖点除了明星老板外,更吸引的是全店所有奶类甜品均採用北海道3.6牛乳,必试「北海道3.6燉蛋」,蛋是用香港农场新鲜蛋,再加入3.6牛乳,奶味浓郁之餘,甜度亦相当足够,因此毋须加入白糖调味,变相吃得更健康。
事隔几个月又来饭后甜品,因為吃饭附近没有糖水店及近搭车的原固,所以又再来聚一聚;地方宽敝,老板也很友善微笑的对客人,其实这店的杂果甜品比较出名及新鲜好味,之前吃过鲜果西米露也很不错, 但怕太大碗,所以叫了“木瓜紫米露”,朋友叫了“腐竹薏米蛋糖水”,十多元的糖水,蛋也不用加钱,很大碗很新鲜足料,所以不错,本来这个紫米露应该是冻的,但老板也可加热它,看著墙上不同的鲜果系列,就已经想著下次来吃什么!
这几年间,有数十年历史的冰室、茶餐厅逐一结业,旧的保唔住,新的却选择去复古,怀旧装修一下子成为大热潮,由 09 年开始从未停过,现在一起走一遍这茶记复兴之路吧!
虽然在庙街食煲仔饭,要同时忍受湿漉漉的地下、喧闹嘈杂的叫卖声和迫迫硖硖的环境,但那种down to earth的感觉,那种吃煲仔饭应有的风味却很实在,入秋后,煲仔饭的炭炉香又飘然而至,係时候来一次庙街自由行,尽(情)地(食)一(个)煲(仔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