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特区报报道,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以广东、香港、澳门为核心区域的湾区实力之雄厚,让这一地区被称之为“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展主轴做强,经济体内部有机联系不断进步,粤港澳大湾区雏形已具。”有关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继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湾区经济”之后,在今年珠三角各地市召开的两会上,融入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了佛山、肇庆、江门、东莞、珠海等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意味着,打造湾区经济将成为下一阶段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首个国家明确定义的“湾区”,珠三角湾区也承担着为全国一些沿海地区发展湾区经济探路的重任。
除了蓄势待建的深中通道,未来深圳去中山、珠海还会通跨江轨道。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昨日在其官网公示《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公众咨询版)》,公开征求各界意见。
多位专家给出一致观点: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的联通只是过程、手段,民心相通才是“一带一路”的目标,而文化先行才能完成民心相通。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战略定位,即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
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8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包括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4个省级行政区域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其中广东被列入省级行政区之中,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近日,深中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先行工程也已正式动工。这座跨海工程终于结束十余年的漫长等待,取得了实质进展。
11月27日、28日,《内地与香港CEPA服务贸易协议》和《内地与澳门CEPA服务贸易协议》分别在香港、澳门签署,标志着内地全境与香港、澳门均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两项协议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