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或是重要发动机

2016-05-15 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QQ截图20180108144355.png


5月14日,第12届深圳文博会在会展中心举行,“一带一路”俄罗斯展馆内,展出由TUNDRA创作团队制作的大型视听展览项目。


“一带一路”是本届深圳文博会中除“文化+”外另一个重要关键词,与去年相比,今年文博会特设的“一带一路”专馆从2660平方米扩大至7500平方米,沿线参展国家和地区也从上届的15个增加至35个,并邀请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5万名海外采购商前来展会,比上届增加1500人。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如何让这些国家达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昨日的“‘亲诚惠容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给出一致观点: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的联通只是过程、手段,民心相通才是“一带一路”的目标,而文化先行才能完成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通过什么形式实现?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认为,“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中国都大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呢?“只有做到亲诚惠容,才能互利共赢,而亲诚惠容必须要文化先行,这样一切才能打通”。清华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现在的“一带一路”概念是在传统的“丝绸之路”的概念上做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传统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今天的‘一带一路’更要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通过什么形式实现?文化部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小牧认为,“一带一路”希望达到在沿线的民族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文化贸易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我们现在即便语言沟通可以完成,但对方的文化围城还在,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很难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进入对方的文化围城有很多道路,但发展文化贸易才是‘行大道、进正门’”。


文化走出去,拿什么走出去?


近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年-2013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为什么国人仍旧没有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的感受?


李小牧仔细分析了这份报告后的数据,“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所谓快速提升,实际上是视觉艺术和工艺品的种类提升,这背后以黄金为原料的首饰最多,还有就是出口的维纳斯等石膏像。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加工成本低,大家想想,石膏的维纳斯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承载是基本为零,这就是为什么统计数据和我们的切身感受不一样”。


李小牧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困惑在拿什么走出去,对于国外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很困惑,所以基本上就在传统文化里面兜圈子。“但实际上市场是知道的。原先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文化需求是好奇,求的是不一样的差异性。但现在我们的高铁已经修到人家家门口,这些国家更想知道中国人民在关心什么,在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这种变化已经在非洲市场出现了,下一步在‘ 一带一路’也会出现,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总投资超30亿元的系列项目计划落户深圳


在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看来,文化是在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呈现的硕果,所以文化需要强烈的经济基础作支持。“从这个方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或是‘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发动机”。他的观点可以从一组数据得到印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出新航线的交汇点,深圳仅在2015年的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就达到182.7亿美元,超过全国的1/6,深圳已成为中国文化贸易的黄金口岸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已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规划,作为极具经济活力的地域,文化交汇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李小牧认为,当下技术的进步已促使部分文化产品的贸易转向文化服务贸易。


昨日论坛还同期举行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签约仪式,中国国家展合作项目、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项目、“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年度报告项目、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项目、文化金融数据库等重大项目均计划落户深圳,总投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


连连看


7000年前陶瓷长啥样?


这里的瓷器会说话,你信吗?连日来,第十二届文博会通明瓷爱谷分会场开幕。位于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的深圳首个陶瓷公园,将以“创艺中国·连通世界”为主题,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展示及海外访问团对接会等10项精彩活动。如今,这里正展出7000年前咸头岭陶瓷文物,以及各朝各代对陶瓷文化发展有着显著代表性的产品。


雕版绝技:一幅孔子像要刻两个月


文博会中心书城分会场可谓小而美。在中心书城的二层空间,传统的木雕、充满着工业设计感的独立设计师首饰、台湾《汉声》的各种衍生品……传递出文化的精致与美好。在木卫二展台前,“泰州刻图第一人”宋金荣现场上演雕版木刻绝技,引得市民驻足。最让宋师傅得意的就是一幅《先师孔子行教像》。他说,刻出一幅完整的《先师孔子行教像》需要两个月时间。


食品“迪士尼”落户龙岗


食品“迪士尼”是个什么概念?值得一探究竟。连日来,第12届文博会正火热举行,会展中心1号馆里,“绿膳谷”的农业文化创意项目引起关注目光。原来是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深圳市绿膳谷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家食品“迪士尼式乐园”,这种食品主题的迪士尼式乐园已经正式落户龙岗。


04-05版 统筹:南都记者 晏婵婵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张艳丽 黄璐 李骏 晏婵婵 郭锐川 王成波 陈荣梅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