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合作区的“攻坚克难全面建设年”。进入到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的合作区,以产业项目落地竣工投产为目标导向,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产城融合发展迸发“加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应是香港、深圳和东莞,三个地方优势互补,形成大湾区发展的核心点。
“大湾区”时代来临,珠海西区也必定迎来新的发展风口,作为目前全省唯一具备国家级海陆空交通设施条件的新区,珠海西部扼守珠江流域最重要的出海口,江、海、山、田相互交融,区位优势突出!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香港目前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未来,必须要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带来的新机遇。
刘明康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监管“沙箱”试点、建设学习型经济体的三点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协会成立典礼26日在香港举行。据悉,该协会是由大湾区内的政府官员、商界领袖、经济专家及社会精英等倡导创立的经济贸易及融资配对平台,并获得区内知名大学支持及提供政策研究,旨在配合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发展。
要推动大湾区发展,各个城市必须要有区域经济的概念,思考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如何通过错位发展,互相协调,最后达至共赢。
从三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湾区发展都具备较有优势的水系资源,同时城市群内交通极为发达,紧密相连,联动发展造就出极具价值的经济发展环境。
项红利不只是能发挥香港目前的存量优势,还能解决香港这些年积累的系列内部问题,可以惠及香港所有阶层。此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特区政府“有序推进民主”,则是给香港方面的一个政治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