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因为关税、边防等种种问题,在特区边缘,拉起一道近90公里的铁丝网,俗称为“二线”。
“十核”即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将构建科技创新重要空间载体,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东莞的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均被列入其中。
22日,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主题发布会中获悉,未来广州将重点把南沙打造成粤港澳全方位合作的重大平台,并继续探索人才绿卡前置发放制度。
近日,2018“深圳两会”举行,深圳代表委员表示,深圳要从“四个方面”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同时光明新区要不断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产业集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人均GDP 超过5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创税7.1 亿元,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3%、5.2%,”这是南山经济发展的亮丽数据。
存在了36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深圳下一步的开放发展引起业界关注,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上日程,已经是全面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改革项目。
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金融界代表日前在港参加第十一届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成为金融科技监管的最大挑战。
记者近日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获悉,该办已增设入境事务组,将为身处湖北、湖南、山西、江西和河南等华中五省的港人提供协助。
记者20日从广东省旅游局获悉,2017年广东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47.56万人次,其中来自香港的游客2222.6万人次、占比超过六成,同比增长4.7%;澳门游客279.2万人次,同比下降5.4%。
在日前召开的东莞两会上,作为该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滨海湾新区的规划与发展引起了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