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制造

粤港澳大湾区11城协商治水

2018-05-22 阮元元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80522111049.jpg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昨日获悉,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当天将在深圳市青年广场举行。本次论坛由深圳团市委、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市水务局(市河长办、市治水提质办)、市人居委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和斯德哥尔摩水奖获得者阿斯特·彼斯瓦斯还将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是全国首次由共青团发起的护河治水专业志愿服务论坛,对推动志愿服务参与护河治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刘广阳介绍。论坛将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发布行动计划等三大环节,让与会者和市民群众共同探讨志愿服务专业化路径,共同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刘广阳介绍,此次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内的全国环保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公众观察员、市民代表、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携手构建护河治水志愿服务生态公益网络。


将打造全国志愿服务治水联盟


据介绍,此次论坛专业性强,将打破地域界限,邀请国内外有着丰富经验的治水专家,就全球水资源保护及城市环保的趋势与经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河长制的战略构想、深圳市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路径等方面进行重点阐释,让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快速了解当前国内外护河治水的整体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参与面广,邀请了高校、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还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成员构成的公众观察员等共同参与,还特别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参与论坛,将最大限度地汇聚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志愿服务“生态圈”。


刘广阳认为,本次论坛的落地成果令人期待,将推动建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积极搭建志愿服务治水专业化培训体系;还将打造全国志愿服务治水联盟,构建志愿服务治水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深圳—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合作框架,翻开志愿者河长参与护河治水专业化治理的新篇章。


深今年治水提质计划投资336亿元


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副院长安喜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深圳市河长办、市治水提质综合处副处长姬亚鹏表示,目前深圳治水提质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任务繁重。


“除了综合整治、防洪排涝等工作外,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黑臭水体治理。”他介绍,目前深圳市水体黑臭问题严重,全市310条河流,黑臭水体占133条,建成区36条(45段):“这不管在广东省来说还是全国来说,都是非常庞大的。”


治水提质对深圳来说最大任务、最大问题就是消除黑臭。姬亚鹏表示:“2017年一年的投资额超过了‘十二五’期间总的投资额,是2016年的1.8倍。2018年我们实施治水提质‘大会战、大建设’,计划投资336个亿,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打响管网建设、正本清源、提标扩建拓能、河道综合整治、三大污染原全面监管、智慧环水‘六大战役’,完成管网建设2353公里,补齐5938公里历史欠账;完成5520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加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姬亚鹏说。


深圳“水事”


治水取成效: 去年完成25条河道综合整治


2016年、2017年:两年新建3042公里,约为“十二五”期间的两倍。


2017年,完成25条河道综合整治,2780个河道排水口整治和53条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共和村、深圳河河口等7个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实现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90%以上。


2018年,全市水环境持续好转。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茅洲河共河村、深圳河河口、观澜河企坪、龙岗河西湖村、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指数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0%、40%、57.4%、15%、16%。


治污有路线


2019年全面实现雨污分流


深圳将坚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治污路线,计划2018年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还清历史欠账;坚持雨污分流,克服城中村、旧屋村密度高,施工作业困难等问题,强力推进正本清源改造,2019年全面实现雨污分流。


坚持提标扩容,2018年新改扩建和提标拓能水质净化厂19座,大部分污水厂出水实现地表水IV类标准;坚持干支流同步,以河流生态建设为重点,推进河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逐步推进暗涵河道复明,确保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条景观河流;坚持寻根溯源。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