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黄金市场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机遇

2018-05-09 中国黄金网 来源:中国黄金网 阅读: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金融枢纽,是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国家在粤港澳合作方向的新探索。从粤港澳的黄金市场来说,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已经起步,黄金交易品种及交易平台的战略合作已经展开,这将推动区域合作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联通而开放的黄金市场正在发挥辐射东南亚,连接伦敦等海外市场的重要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深化粤港澳黄金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黄金事业带来了时代的新机遇。


  四大湾区经济比较


QQ截图20180509160602.png


如果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国际化自由贸易的试验田,河北雄安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大都市优化开发新模式的试验田,则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中国挺进世界级“湾区经济”的试验田。


  从地理概念上看,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多个海湾、港湾、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俯瞰全球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如全球公认的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毋庸置疑,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模式和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


  粤港澳合作源远流长,但大湾区城市群新概念,则是包括港澳在内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曾经30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黄金事业带来了时代的新机遇。


  大湾区规划催生黄金产业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从沿海到沿江开放开发起步,再到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但上述城市群都是传统的制造业基地,产业结构趋同,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创新和转型压力大。为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联手打造湾区城市群经济圈的战略机遇时不我待。


  相比较世界三大顶级湾区,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毫不逊色,起步阶段就名列第二(如图)。


  相比较世界三大顶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港阔水深,并据此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带,2016年度外贸总额近12万亿元;具备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资本、人才集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打造的“广州-深圳-香港”一小时生活圈是大湾区的脊梁,广佛同城、深莞惠一体化、深汕合作、港珠澳大联通联袂展开。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坐拥厚重的岭南文化;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是亚洲辐射全球的传统窗口。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独特优势是一国两制,背靠高效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后盾,前瞻性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和科技领域,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工厂”的重要战略枢纽。


  经济总量包括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及进出口。黄金对经济总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可以预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过程中,黄金不仅不会缺席,而且还将从不同领域发挥其引领市场的作用。


  共建金融核心圈,黄金市场将发挥核心作用


  金融核心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即以香港为龙头,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为节点,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这其中,黄金市场可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是我国黄金珠宝首饰制造加工基地,香港不仅是时尚之都,黄金首饰的重要消费和贸易市场,而且金银业贸易场和香港交易所是重要的黄金交易场所,其联系东南亚及伦敦等海外市场的功能和优势独树一帜。由香港金银贸易、伦敦金、黄金期货三大市场组成的香港黄金市场,在时差上刚好填补了纽约、芝加哥市场收市和伦敦开市前的空挡,连贯起亚、欧、美,形成完整的国际黄金连续交易。


  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境内关外”黄金保税仓已于2016年9月启动,预计今年下半年开放。作为深港合作的十大项目之一,保税仓在“关外”能连接香港几十年来形成的黄金贸易网络,在“境内”可以配合国内黄金使用者连接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保税仓为支点,将带动整个黄金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并使香港背靠内地、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通过黄金“沪港通”及“深港通”的开通,黄金市场将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参与,进而使大湾区建设成为大宗商品的重要贸易及交易基地,使人民币黄金业务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在中国的黄金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重要的节点。


  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加大黄金工业需求


  黄金是少有的化学、物理性能优异的金属,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牙科医疗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及多种生活日用品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自2011年以来,科技产业用金量首次出现增长,黄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黄金具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广泛用于钟表、礼品、奖品、皮带扣、打火机、钢笔等日常用品和工业品局部的耐腐蚀耐热镀层,美观典雅附加值高。黄金具有极高的抗腐蚀稳定性、良好的导电导热和传感性能。尤其智能手机中的人脸识别技术、电子芯片及汽车安全驾驶系统中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增长,有力推升了科技用金量。黄金具有极好的延展、耐热、与其他材料耦合的性能。适用于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连接、镀金电极引出线等。


  工业用金的增长是带动黄金供需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工业应用约占黄金总需求的10%左右。发达国家如日本黄金年消费量在160吨左右,其中工业用金就达100吨。一家手表厂年消耗金盐就可达1吨,相当于黄金680公斤。欧洲袖珍小国瑞士每年的钟表和饰品业的用金量达40吨左右,其中95%用于制表。2017年中国工业及其他用金90.18吨,同比增长19.63%,潜在发展空间仍十分可观。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作为中国高新科技研发中心,连接周边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9城市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通过进一步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将为黄金的科技和工业应用开拓广阔的前景。


  大湾区“金三角”交流互动,打造黄金消费新市场


  大湾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以香港为代表的欧系文化和以澳门为代表的葡系文化通过观光旅游、博彩、会展等人文交流互动,将不断推动黄金消费市场的发展。彭博社曾解读世界黄金协会报告称:中产潮将助推中国黄金需求年均上涨25%。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在大会发言中建议: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整合湾区教育、文化、体育、研发、创业等资源,利用中秋、元宵、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湾区青少年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在湾区内各城市间轮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科技创新大赛、文化艺术巡回演出等各类活动。黄金生产、贸易、消费企业和金融机构不能被动坐待自然增长,还应主动出击,广泛参与大湾区“金三角”交流互动,对接市场新热点,挖掘市场新需求,创造市场新业绩,全面迎接中国黄金事业的历史新机遇。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