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制造

深圳先进制造业领跑全国,但竟藏着这么大隐忧…

2017-08-23 文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70823151457.jpg


具有人脸检测功能的大疆无人机。


QQ截图20170823151518.jpg


工业总产值19348.83亿元,比2015年增长7.35%;增加值5428.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4%;贡献税收807.3亿元,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达5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个百分点……


这一串亮眼数字是2016年深圳市先进制造业的成绩单。


然而在漂亮数据背后却是不久前深圳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对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出的多项预警。“深圳外迁企业已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还有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深圳要当心产业陷入‘空心化’!”


一边是看似乐观的系列数据,一边是市政协经过4个月的调研分析出的诸多挑战,这究竟折射出一个怎样的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境况,未来深圳先进制造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日前,结合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现状


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50%


一直以来,先进制造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基所在。


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市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9348.83亿元,比2015年增长7.35%,增加值5428.39亿元,增长8.5%,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4%。先进制造业贡献税收807.3亿元,同比增长15.3%,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达5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长为推动深圳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主力军,智能装备产业开始领跑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不断涌现。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深圳科技型企业已超过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037家,预计2017年有望达到1万家,一支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正在形成,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尽管如此,深圳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却显示,深圳先进制造业正面临诸多挑战。“高不可攀的房价,高杠杆的金融体系,高支出的经营成本……无一不冲击着深圳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深圳土地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数据显示,深圳辖区面积仅相当于一个县域规模,在4个一线城市中,仅相当于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目前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


“相比发达国家,深圳先进制造业人才结构也极不合理。”报告以宝安区为例指出,宝安区制造业就业人口230.38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的70.7%。在这些人口中,实际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万人;中级工占24.3%,高级工及以上仅占10.1%,呈较明显的金字塔形状。而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技能人才的结构一般为:高级工占35%左右,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工占15%左右,呈两头较小,中间较大的橄榄形特征。


报告认为,深圳市以初级工为制造业人才主要支撑的人才结构,限制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高度。


除此之外,深圳市先进制造业人才问题还体现在存量人才流失严重,大量人才返回非一线城市发展;二代企业家转行投资,难以坚守制造业阵地等。


隐忧


如何防止先进制造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以及可能出现的产业“空心化”,正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隐忧。


报告显示,受其他地区大力度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有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深圳周边、其他地区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有计划地开展产业转移。


调研组还注意到一个新现象:前几年由于深圳市政府主导开展转移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外迁的企业大多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如今深圳外迁的制造业中存在不少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这其中包括: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早在2013年就在东莞买地;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将生产线移到了郑州和贵州;欧菲光、兆驰股份、兴飞科技、海派通讯等企业将生产线搬迁至江西南昌,在南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甚至由于外迁的企业众多,南山区的一些工业园已变身为文化创意园。


另一方面,深圳周边城市也加快吸纳深圳企业落户,“深圳总部、研发” “东莞、惠州生产制造”的模式已是很多公司常态。深中通道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后,据中山市发改局统计,近3年中山已接纳230多家深圳企业落地中山。洲明科技董事长林洺峰表示,其所在的LED行业已经有近1/3的企业迁离深圳。另外,从深圳市2015、2016年新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发现:深圳制造业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85%的募集资金投向深圳以外的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等。


“这意味着,迁走的不仅是一个大型企业,更是一个产业链,很多上下游配套的企业也随之迁走,这对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报告提醒。


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占GDP的60.46%,同比增长10.4%。有观点认为,目前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经接近临界点,制造业不能再退。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认为,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对策


“飞地经济”或可破解土地束缚


在此背景下,守住先进制造业,深圳将如何发力?据了解,强化深港澳城际合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破解之道。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市政协调研组看来,实施区域合作,推进湾区经济发展,已成为未来深圳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


报告认为,对于深圳制造业企业外迁,堵不如疏,建议深圳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合理进行湾区经济顶层设计,客观上形成“以深圳高端产业为龙头、以周边城市生产加工产业为配套的湾区经济格局”。这其中,发展“飞地经济”被认为是解决土地束缚的有效途径。报告建议,深圳可积极与中山、江门以及内地省市联系,以“深圳总部飞地制造”发展模式,以“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服务链”为发展思路,合作共建园区。


对于困扰已久的人才问题,报告则认为深圳应大力弘扬和保护“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创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关键一点还要拓宽制造业的盈利空间,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引导全社会的人才和资金重新回归制造业”。


报告认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值税应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差异,相应下调,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积极调整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向流转税与所得税并举转化。


■专家建议


制造业不能只讲高端要形成全链条


“深圳的先进制造要形成全链条,只讲高端是不行的,要打造装备制造业的生态系统。”在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陈炎看来,把所谓的低端制造业清出去,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企业。”


陈炎认为,产业是可以经过技术升级来提升竞争力的。“宝安在这方面响应非常快,目前已在松岗计划拿出一块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环保、统一安全管理,把给制造业配套的电镀、喷漆、喷粉等产业集中放进去,形成产业集聚区。”在陈炎看来,完善的产业生态对提升整个宝安的制造业非常有好处,没有产业配套,制造业在宝安就待不住。而园区成立后也会大大降低制造型企业对产业配套需求的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同时也能提升园区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改造。


政府扶持要“赛马”到了终点才发奖牌


“政府资金对企业的支持,要采取‘赛马’的方式,而不是‘相马’,到终点才发奖牌。”陈炎建议将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出来,“行业协会是该领域的专家,对于本行业的所有企业都很清楚,这样才能将资源真正分配给有需要的企业”。


“前几年3D打印产业、机器人产业,都在相关政策之下产生了大泡沫,就是因为一些企业只想拿资源,然后上市,并非真正做实业。而真正想干事的,却不善于拿资源。”陈炎说。


与此同时,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林洺锋建议政府应考虑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用地成本。“政府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估,对于一些支柱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适当给予低价地,把这些企业留在深圳。”


“原本在深圳的LED企业,就我所知,已经有70%—80%外迁,把实体工厂迁到惠州、东莞等周边城市,还有迁往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实体工厂走了研发就跟着走了,研发走了创新就没了。”林洺锋说。


“税地联动”企业按缴税情况拿地


目前,深圳存量的闲置土地非常少,土地供需矛盾严重制约深圳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为解决龙头企业用地需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各区政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探索实施了多种具有创新价值的解决办法,解决了部分重点企业的用地需求。但是,这些解决办法往往都是“一企一策”,特殊性超过普适性,在实践中相对难以复制和推广。业内人士认为,深圳亟须构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产业用地保障机制。


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建议,采用“税地联动”的方式保障重点企业用地,即对于进入市、区百强企业目录的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深圳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等,根据企业近3年来平均纳税情况,采取每1万元税收供给1平方米的土地的模式,单个企业实体最多供给10万平方米的土地。考虑到土地现状的不规则性和企业纳税与土地资源的匹配程度,可允许多家企业联合拿地。


“为避免炒地现象,原则上不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产业用地竞拍;且获得土地的企业,10年内不得迁离深圳;对于获得土地后发展状况不佳的企业,研究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或补偿土地价款机制。”


对已引进人才建考核和退出机制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家人才和技能人才。”采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呼吁,深圳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企业培养人才作用,开展大学生从业前岗位培训;鼓励校企双方签订产学研协议,在学生就业、实践实习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


此外,相关专家还表示深圳要加大存量人才支持力度,防止人才严重流失。建议基于存量人才工作成果、工作年限和纳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助其继续为深圳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出台对已引进人才的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人才评估工作,衡量人才在深圳做出的成果;制定人才补贴退回机制,若提前离开深圳,需退还相应人才补贴。另外,建立成果导向的人才支持机制,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期权,如人才承诺在深圳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并取得一定的高水平成果,则给予相应的奖励。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