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举行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论坛上,粤港澳三地有不少学者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级湾区,有建立一所大湾区大学的必要性。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
中央放宽内地科研经费“过河”安排,受到香港科研界一片叫好。香港大学副校长兼化学系讲座教授贺子森认为,“资金过河”措施并非如字面般理解只是研究经费,最大改变是给予大学教授更多自由度,如同为手脚松绑,提升其竞争力。
5月18日,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南沙)愿景与战略”为主题的“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新区发展战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将出台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将陆续推出。相关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利好交通、地产等行业。
日前,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科学城落户光明。5月18日上午,光明新区召开党工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对大科学中心的发展定位及其建设运营管理进行集中学习,为下一步抓好科学城建设提供指引。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邝兵,新区领导何奕飞、胡育青、邓艳东、周辉出席会议。
在上周举行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措施会何时出台做出回应。她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未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于5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近400位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金融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据悉,本次论坛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主办。
增补新鲜血液、聆听专家讲座、参观创新企业……紧凑的活动安排,让参加市侨青委二届六次全会的委员们大呼过瘾。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委员们加强了交流,大家携手合作,抢抓共享粤港澳大湾区机遇的意愿更强烈了。
众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湾区经济”的重要“试验田”,有两大核心,一方面是促进珠三角各城市的融合,包括社保、交通、医疗等方面的互通;另一方面是促进城市间合理分工协作,避免内耗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