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有2项科研成果在“2019 TechConnect世界创新会议暨博览会”上获颁全球创新奖,这也是理大连续3年于此国际盛会上取得佳绩。
为了更早发现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并密切监察侧弯情况,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系主任郑永平率领团队,把超声波应用于脊柱检测中,研发出一套“便携式三维超声波成像系统”(Scolioscan Air),超声波没有辐射,故能实时评估治疗情况。
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开刀切除肿瘤,但传统手术难免留下疤痕及创伤。
香港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额外增拨4亿港元扩阔药物名册。香港医院管理局13日公布,将19类药物纳入药物名册的资助范围,符合临床条件的病人将按标准收费获处方药物。新措施今年4月起生效,预计有5万名以上的病人受惠。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近日召开发布会表示,该校研究团队发现逾7000个全新海洋微生物物种,当中包括一种全球首例于海洋中发现的拥有最新基因编辑系统CRISPR的天然药用产物酸杆菌门,此项发现有望用于研发对抗肿瘤及制造新型抗生素。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落成逾20年的北区医院将兴建一座新急症大楼,原拟增600张病床,现再增900张病床,连同现有的600张病床,共计提供2100张病床,以应对日后区内人口增长带来的医疗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25日公布扩充医学院的短、中、长期三项计划,包括增加30个医科生学额、新建教学科技综合大楼等,以协助解决香港面临的医务人员短缺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18日表示,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和暨南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一个可延缓受损神经退化的新机制,为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如帕金森症等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香港中文大学13日宣布,该校科研人员近日成功研发一款医学检测微型机器人,最快15分钟便能准确检测难辨梭菌释出的毒素。
港产治癌藥有望2022年上架!由内科肿瘤专科医生郑宁民创立的医藥科技公司BCT,花18年时间研发出本地首隻生物抗癌藥BCT-100,临床实验证实对黑色素瘤、肝癌、前列腺癌等有治疗效用,有末期黑色素瘤患者注射后肿瘤完全消失,至今三年仍然存活,最近更将藥物推展至免疫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