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广东:参照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广深港澳科创走廊

2018-10-22 网络综合整理 来源: 阅读: -

6.jpg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往往反映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如果有一份全国A股上市公司地图,那广东无疑是这份地图上最醒目的区域。广东拥有全国上市公司最多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83家,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近16%。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一直以来,国际顶尖高校资源被视为广东的一大短板,而联合香港科技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在向世界一流湾区看齐。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6—2017世界大学排名显示,排名前100的高校中,纽约湾区有5所,旧金山湾区有3所,东京湾区仅东京大学1所入围,粤港澳大湾区有3所大学上榜,与旧金山湾区持平,仅次于纽约湾区。


  今年以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升温,湾区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跑马圈地”,跨城、跨境办学风潮渐起。2月,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校园面积将达到1000亩;5月,香港科技大学计划在广州南沙筹办分校,初步选址在广深港高铁庆盛站旁;6月,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两校共建的“深港微电子学院(筹)”正式揭牌;7月,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大学在香港签订“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合作备忘录……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曾评选出全球100个科创聚落,粤港澳大湾区入围2个,其中深圳—香港地区排名全球第2,超过排名第3的旧金山湾区(硅谷),仅次于东京湾区。


  与此同时,广东自身创新实力在不断增强。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2.65%,技术自给率达72.5%,有效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并首次实现牵头完成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项目“零的突破”。


  最新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创新能力对比研究》显示,2017年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是2.2万件、1.2万件和3.5万件,而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7.6万件,超其他三大湾区总和。在前20名发明专利申请领先机构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华为、中兴、腾讯等11家机构上榜。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一向被视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7月20日发布的榜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有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新增企业3家,分别是雪松控股、招商局、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其中,创新型经济能量正在迸发。比如在净资产收益率榜上,中国公司中排位靠前的腾讯、碧桂园、华为、美的,四家企业均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腾讯,是内地公司中利润率最高的企业,超过30%。


      推动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加速流动


  在香港商汤科技工作的尚海龙,每周要跑深圳2—3次。他粗略算了一下,全公司员工每月往返深港两地要超过1000人次。


  近年来,香港的科研力量搭配珠三角的广阔市场,孕育诞生了柔宇科技、奥比中光等一批明星科创企业。对于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言,开放型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相比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依然存在着三地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发展阶段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制约着大湾区内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打造世界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破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指出,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澳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直接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基础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9月中旬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粤港澳科研协作机制,支持省内院校聘用港澳研究人才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同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畅通资金跨境拨付渠道,推动科研经费跨境便利使用;调整赴港澳商务签注适用范围及条件,便利科研人员多次往返港澳等。


  另一方面,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


  大洋彼岸的旧金山湾区,依靠风投与资本市场“双引擎”,孵化出让全球经济提速的创新火种,打造出硅谷独有的科技金融生态圈。而粤港澳大湾区背靠港交所和深交所,创新与资本市场对接有着比硅谷更便捷的优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斯商学院的教授张小军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制造业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金融创新支持体系。


  再者,世界级湾区需要世界级的大学。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建议:“应成立国际一流的专门性大学。”在他看来,尽管香港的优质大学已在湾区其他城市开设分校,但这种“复制粘贴”模式对大湾区的创新科技推动远远不够。未来这所专门性大学应集中三地优势,为大湾区各项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持相似观点。他建议,粤港澳三地可创建“湾区联合大学”,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三地说


  在科技协同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尤其是香港与广东可以实现很好的优势互补,主要包括人才互补和生产互补。一方面,香港科技人才数量有限,在做科研相关领域的只有几万人,需要和广东进行更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以及吸引国际上的人才进驻;另一方面,香港的生产制造业生态链覆盖面不够广,而这方面是珠三角城市的强项,通过合作可以将香港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好产业化。


  再者,要想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把全世界最领先的科技人才引进来。发挥各自所长,两地政府在政策上互补,坚持做下去,十年之后就会发现,全世界科技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在我们这里,这也是大湾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香港科技资讯联合会会长邱达根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这里有非常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有活力的城市文化,接近香港的金融资源和教育资源,并且珠三角一带很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链都非常完善。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几大湾区当中极具独特性的:很新、起点很高、有非常好的不同城市的资源积累,譬如金融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产业资源。现在我们把这些资源连接起来,互动起来。也非常期待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贡献我们小小的力量。


  ——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


  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创新要素集聚、内生创新能力强、可媲美世界著名湾区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实现湾区内的协同创新,则是成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国际一流湾区特征,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潜力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地位突出,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创新驱动和开放型经济特征明显。


  接下来,粤港澳三地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创新要素聚集和流动的瓶颈,构建起跨区域、跨制度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使湾区内创新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实现大湾区城市群共同推进创新、共享创新成果。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