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江港合作开启科技新时代

2018-09-28 中国江门网 来源:中国江门网 阅读: -


珠西创谷是江门市唯一、全省四家之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位香港青年到江门开展研究鱼菜共生课题。 资料图片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已过而立之年的莫盛凯去年从香港来到江门,成立了江门市邑青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该公司的项目“儿童守护者——低能耗网格网络追踪系统”成功入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暨2018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总决赛。和其他参赛团队不同,除核心团队主要来自香港外,邑青科技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五邑大学的学生成为其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门有很多符合我们条件的人才,很多专业人才可以与香港、深圳等地的人才媲美,甚至更好。因此,香港和江门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莫盛凯说。


作为内地与海外市场的“联系人”,香港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言而喻。很多人以为香港的金融、商贸很厉害,殊不知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条件一样可以摆上台面。业界普遍认为,香港在科研及打造科技企业融资平台等方面具有优势。


近年来,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引起热议以来,江门大力建设五个万亩园区,谋划“飞地经济”,打造重大产业发展平台,承接大湾区产业资源外溢,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这一切,给江港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湾区建设中的江门和香港,正不断通过科技合作开启大湾区科技创新新时代。


A 探索江门香港深度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带动各行各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科技方面,一张张代表中国的名片在世界上绽放光彩。而香港在科技方面的实力更是举世瞩目。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很多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截至目前,香港有5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国家两院院士逾40人,拥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香港再次加大了对科创的重视力度,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加良好。有香港“铁娘子”之称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自上任以来,不断扮演粤港澳科技合作“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并多次希望能与珠三角城市共同开拓更多合作的产业,共同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对于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林郑月娥一直向大湾区兄弟城市强调,研发能力、国际化程度、全球金融中心都是香港的优势,但香港土地资源有限制造业式微,所以大规模的科研成果要靠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与香港的互相支持。她希望自己的考察能和兄弟城市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并写进规划中去。


而这一切,与江门的想法不谋而合。市委书记林应武此前多次表示,土地资源是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显著的优势。江门有9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连片规模大,开发强度低,还拥有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纵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各大城市,江门拥有的土地承载力实属难得,难怪有底气自称可以在大湾区发展中成为最大“黑马”。


从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面前,我市希望“加强与港澳在科技、金融、商贸、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的心,始终如一。


今年4月,市长刘毅率队赴香港考察交流,先后拜访了林郑月娥、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方舜文,提出了江港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在此次交流中,双方相谈甚欢,江门方面表示愿意为香港继续向外发展提供空间,希望双方进一步探索江港深度合作模式,共同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江门的枢纽功能和香港的辐射功能,拓展大湾区的经济腹地。林郑月娥更是提出,要配合国家发展,发挥香港科技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园区。


江门方面显然也对与香港的深度合作也充满期待。“必须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举全市之力推动落实,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共建、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城市新区、合作平台为载体,促进江港澳合作从单一的产业投资合作走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合作。”在7月底召开的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林应武的一席话明示了这一点,也让江港合作的前景更加光明。


B 机遇与挑战并存


江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江港两地政府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两地科技合作亦有一定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江门市政府连续出台多项鼓励创新的政策,包括科技投入、政府采购、人才、教育、标准化战略、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方面的重大措施。同时,香港具有人才、国际技术设备资源、国际网络优势,江门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一定的科研实力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江港科技创新合作依然存在着一些挑战。江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障碍,既有两地各自存在的一些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点,也有一些阻碍两地合作的难点问题。


从江门方面来看,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且人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科研机构不成熟或不配套和科技成果中试阶段缺乏、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影响了江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而香港方面,则存在着创新成本高、缺乏创新文化、创新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不足、精英教育制度导致缺乏通用型的创新人力资源等弱点。


此外,江港两地政府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差异、两地生产要素(资金、人员、设备等)流动的障碍、两地不能互认专业资格和共享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也形成了阻碍,需要加以解决。


这些都成为了江港合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C 产学研合作或成重要突破口


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探索与磨合,不少专家发现,产学研合作或许可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于是,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并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与全国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与香港当地大学的合作方面,建立了“校校、校院、校园、校企”等形式丰富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些成效显著的合作。


一方面,依托五邑大学的学科人才及平台优势,开展“校校”合作。五邑大学以创建高水平工科大学为契机,在人才引育、学科及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服务等方面加快步伐。今年4月,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制衣系达成合作。双方通过优势互补,瞄准先进纺织品研究的前沿,以人员互聘、共建团队等方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共建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


其次,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生力军作用,促进“校院”合作。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利用其“开放、共享、贴近产业”的制度优势,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促进了“校院”合作。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合作桥梁,引进香港科技大学丘立教授创新团队;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拟由陈新滋院士牵头,联合五邑大学、中山大学与香港地区高校共建新药物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博士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大健康领域和创新药物的研究;江门市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计划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的教授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园和孵化器为载体,推动“校园”合作。江门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利用江门市农业资源和园区科技资源优势,吸引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的三位香港青年到江门开展研究鱼菜共生的有机水培课题,而该项目目前已获得1200万港元的投资,其中兴建的现代化温室和鱼菜共生循环生态生产设备,面积达到50亩,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鱼菜共生生产基地。珠西创谷科技园建立的珠西创谷孵化器与珠西创谷众创空间,致力于推动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粤港澳台科研机构的合作,是江门市唯一、全省四家之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引进了香港职训局的智能书包、智能晾衣架、虚拟太极等项目。


此外,我市还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支持大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深化与香港地区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科技及顾问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全资公司)、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空调节能技术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现空调的短期节能向长效节能发展,进一步提升节能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正在申报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粤港联合资助项目。


D 抢抓机遇促进资源转移


在各方的不断推动下,江港产学研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天,我市举行江港创新科技合作对接会,将为我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江港两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人才、金融、产品等创新资源的对接,对推动技术成果、项目、产品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一天,也将成为我市助力国家(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市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以五邑大学为主体,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为支撑,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我市与香港高校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我市转移和转化。”市科技局局长冯一宁说。


据了解,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贯彻落实好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并结合省科技厅扶持政策体系及我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实施意见修订,完善我市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研究院及联合实验室建设、技术交易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向港澳地区倾斜;深入落实科技部、财政部等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江港联合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


同时,畅通产学研交流沟通渠道,加强与省科技厅以及市商务、教育、人社、外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专门产学研合作管理机构,构建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及信息对接平台,为产学研对接与交流提供便利;借助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制度优势和江门侨乡的资源优势,发挥好世界江门青年大会、香港江门五邑侨社及江门籍院士的桥梁作用,开展包括咨询会议、学术交流、研究人员访学、科研团队建设等多形式、多途径的交流对接活动,畅通两地沟通交流渠道;发挥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作用,构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双向联动、线上线下服务交互支撑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香港地区高校的技术成果与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实现互融互通。


其次,我市还将继续发挥五邑大学科研智力集聚优势,以五邑大学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契机,支持其与香港地区高校深化合作,推进双方在优势学科领域,在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的过程中取得更大成效。支持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形式,促进江港科技创新资源的相互融通。


同时,鼓励多主体参与合作研发,围绕我市轨道交通、重卡及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等重点发展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创新需求,支持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与香港地区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提升自身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服务产业的能力。


此外,完善区域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依托我市五大产业集聚区以及珠西智谷、高新创智城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可实现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或产业化前景广阔的港澳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来我市落户。进一步推动我市孵化器、众创空间设立和发展,支持港澳资企业或港澳孵化机构参与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体系,为香港青年创客提供项目孵化、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创新服务平台。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