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8-06-07 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阅读: -

QQ截图20180607110019.jpg


6月6日,腾讯联合香港科技园公司在香港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与会专家就“共建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这一主题,从多维度进行了探讨。


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金融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概念,而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打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实现一个有粤港澳特色的世界级大湾区。

在数字中国建设步入自主创新阶段时,一方面是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在重点区域的积聚,提升创新的对外辐射能力。另一方面是三地政府积极配合,推出系列针对性政策。


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腾讯将秉承科技普惠、互联互通的理念,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解决湾区发展痛点。


移动支付与E证通等金融科技应用落地将加快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在湾区内普及移动支付是“共建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的第一步,通过微信香港钱包、乘车码、We Remit等产品的场景落地,腾讯将把自身积累多年的移动支付能力与香港、澳门区域优势更好地融合,惠及粤港澳大湾区所有的用户。


其次,腾讯E证通将在监管各方支持下,优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虚拟多证合一,可以满足粤港澳居民使用统一数字身份享受多种服务的需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E证通的愿景就是实现湾区居民的跨境数字身份互认,包括实现便捷扫码通关,未来只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自由往来粤港澳三地。未来,腾讯还将基于E证通的身份认证能力,在大湾区内提供跨境远程开户、扫码购票、寄快递等一系列服务。


打造一个“创新试验田”和一个“人才孵化器”,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的重要因素。此次论坛上,腾讯还宣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将搭建人才培养和开放式平台两大体系,聚焦金融科技行业人才培养,推动人才交流,从而助力大湾区金融科技长远发展。


【以下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学院院长赖智明演讲全文】


欢迎各位来到香港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今天非常荣幸能得到各位重量级嘉宾的支持。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想特别感谢在座的嘉宾。首先我要特别感谢特首的莅临,特首非常关注湾区青年的发展,特别来参加我们为大湾区人才互联互通而开设的腾讯金融学院(香港)的揭幕。在此之前,我荣幸地加入了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与特首共同聚焦香港未来发展和推动创新的策略,而粤港澳大湾区就是特首和香港政府首要支持的大方向。

我要感谢罗范椒芬主席,继去年参加腾讯公司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今天再次到场支持。


我还想特别感谢陈智思(Bernard),他今天特意体验了腾讯E证通产品,还用了自己的手机试用微信支付。同时,感谢刘怡翔局长的到来,刘局长曾提出金融创新让香港走得更远,正与腾讯对香港金融科技的期许不谋而合。


同时,我要特别感谢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先生、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先生、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办主任何晓军先生、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信先生。感谢各位对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的支持。


感谢来自学界的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先生、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喻华丽女士、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公司负责人王一萱女士、中国银行总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博士以及澳门通公司、澳动传科公司董事廖卓然先生的到来。


以及新成立的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总监(Betty)冯程淑仪女士、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蔡淑娴女士特意到场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


同时,也非常感谢现场所有嘉宾和100多位媒体朋友的支持和莅临。 


去年,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正是去年的这个时候,腾讯在香港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论坛”,邀请各行各业一起探讨,如何共建大湾区。如今,经过一年的思考,我们相信:金融科技是大湾区发展的引擎。粤港澳三地独有的产业互补,在全球所有湾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产业发展的背后需要金融科技的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可以带来产业创新,最终吸引人才的流动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概念,而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打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实现一个有粤港澳特色的世界级大湾区。


谈到大湾区建设,避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创新”,那么今天我就从创新讲起。中国古人是很有创新精神的,从战国到盛唐,古代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中国人又站在了创新的前沿。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的“四大发明”。


我们看到,四大发明中有三项都和支付相关,网购和共享单车本身也是移动支付的两个重要场景。近几年,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内地蓬勃发展,远远的领先于世界,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感自豪。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崛起,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趋势转变,也就是从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的过程。


多年前,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有外国原型的影子,如今,以微信支付、拼多多、美团外卖、货车帮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创新,已经在海外找不到精准的对标。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伴随着中国的监管经验、人才和资金,正在向东南亚以及欧美输出。创新商业模式的背后,是中国金融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弯道超车。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首先,在中国数字经济步入自主创新阶段的同时,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在重点区域的积聚,提升创新的对外辐射能力。


去年7月1日,在习主席的见证下,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的领导人在香港共同签署了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伟大构想的全面落地。随后,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开通和港珠澳大桥的落成,让三地的基础设施更加融为一体。


大湾区规划是国家给粤港澳人民的一份厚礼,每个粤港澳人都为此感到振奋。我认为,大湾区规划也是我们报效国家的一个机会。今天我们在香港办这个论坛,邀请政产学研各届同仁同聚一堂,就是希望能一起抓住历史机遇,在大湾区树立起金融科技的金字招牌,并以金融科技深化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从而撬动整个大湾区的建设。


与旧金山、东京等湾区不同,粤港澳是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湾区,三地在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发展创新存在天然痛点。我们欣喜的看到,三地政府都在积极改变,比如特区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


针对跨境人才的签证问题,特区政府推出了适用于科学园和数码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方面,金管局正在推出FPS和引入虚拟银行;在跨境合作方面,HKMA与深圳金融发展开发处正在合作探索分散式账本技术。


我认为,在政府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的同时,大湾区内的龙头企业也要起到榜样和推动器的作用。


在内地,腾讯不但是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也是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除了移动支付业务,我们在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证券和一系列创新金融业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支撑这些金融业务的,是腾讯在大数据、区块链、AI等底层技术方面的雄厚实力。


作为成长在大湾区的企业,腾讯希望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改善民生,也希望能够用金融科技解决大湾区的发展痛点,促进互联互通。


在民生普惠方面,我们在香港推出了本地钱包服务,市民可以在微信上方便的进行线上线下支付、转账和收发利是,小型商户和街边小店也可以通过收款码轻松收款。


在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正在和有关方面合作,推出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E证通电子证件服务。过一会,将举行金融创新实验室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的揭幕仪式。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实验室和学院这两个平台,促进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的交流合作,并解决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问题。


其实,互联互通最重要的是,人才的互联互通。现场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的朋友很多,大家都知道时间虽然一直在缩短,但通关仍然是阻碍人才在大湾区内便捷流动的一大障碍。E证通的愿景就是实现湾区居民的跨境数字身份互认,包括实现便捷扫码通关,未来只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自由往来粤港澳三地。


目前,香港人无法体验大湾区内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生活,门槛是无法开通内地银行账户,其中有三大门槛,一是需要内地手机号,二是需要在内地银行线下网点办理,三是内地地址证明。而E证通可以通过网上跨境远程开户,解决这个痛点,目前在实验室已经跑通流程,将成为两地远程开户的技术基础。


其实,证件电子化和移动支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样,都是身份认证。在内地,腾讯已经与公安部展开合作,开展内地居民的数字身份认证服务。希望不久以后,港澳和内地可以实现数字身份认证互认,届时无论你是内地人士还是港澳人士,都可以用手机畅行粤港大湾区。

未来,我们还将基于E证通的身份认证能力,在大湾区内提供跨境远程开户、扫码购票、寄快递等一系列服务。


上个月,HKMA发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我们也在积极进言监管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虚拟银行的创新,实现远程开户,提供良好体验的普惠金融服务,做大湾区的金融连接器。


腾讯一直坚定的走技术普惠之路,利用自身的科技实力来降低运营和风控成本,覆盖更广泛和多元的客户群体。这也将是我们未来在港开展虚拟银行业务的原则。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打磨香港的移动支付业务,为客户带来最好的移动支付体验。


在自身开展业务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创新试验田”和一个“人才孵化器”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成立了金融创新实验室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金融创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定位于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开放平台,具有展示与研究、创业者服务、实践应用三大功能。未来,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最新的研发成果,并且与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承接香港金融科技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为创业者提供新科技的技术宣讲及培训,输出腾讯的底层技术服务能力,并帮助他们开拓内地市场;我们还会将一些创新应用放入实验室,比如虚拟银行、智慧银行、区块链应用等等。


金融是腾讯核心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继续集合腾讯科技力量赋能金融机构,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腾讯也将秉承STAR理念,即S社交化、生活化;T表示与同道开放合作共赢,即平台化;A为普惠、触手可及,也即移动化和场景化;R则是数据化、智能化。拉动更多外部公司加入腾讯金融生态中,让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成为金融与用户的连接器。


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则是一个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发展、合作的平台。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也想用广东话给在座的年轻人及网上的年轻人一些分享。


记得199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毕业时,我选择在香港,投身内地。而我身边很多朋友选择在美国,要么在华尔街,要么在旧金山湾区工作。20多年过去之后,发现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那时候我判断国内会有很多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毕业。


第二次在美国哈佛MBA毕业,很多人选择来到国内工作,当中只相差十年时间。我想跟年轻人说,连我们身边的外国人都如此拥抱我们国家的发展,也看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眼前有个如此大的突破,希望香港年轻人本着这个信心,更加拥抱国家的发展。


当然,在国内发展有不同的挑战,譬如今天在国内工作,包括我自己,以前我在香港读书时没有普通话可以学习,不像现在香港已经有普通话课程,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内地不同的企业。


我希望年轻人饮水思源,在香港我获得了很多,中学会考的成绩是9A。希望通过大湾区政策基础,腾讯不断赋能,可以为香港、大湾区提供一个全新的机遇。


金融科技是一个跨界概念,相应的,也需要跨界型的人才。多年来,腾讯已经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和机制。我们希望能把这些能力分享给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企业。


回到普通话。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腾讯金融学院将搭建人才培养和开放式平台两大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会逐步推出金融科技培训计划、青年人暑期实习计划、导师计划及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产品,帮助立志于从事金融科技的香港青年人掌握必备的技能。开放式平台方面,学院会与政府、行业及院校展开广泛的合作,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专业程度,将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学术圣地。


最后,我有一个大胆的畅想。提到纽约湾区,人们能想到金融;提到旧金山湾区,我们能想到互联网;提到东京湾区,能想到消费电子和高端制造。那么,未来,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希望金融科技能够成为一个标签、一张名片和一大品牌。今天,我们和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精英一起,希望2018年可以成为大湾区金融科技融合飞速发展的元年。让我们一起努力,以金融科技创造湾区的美好未来!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