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可打造自贸联盟 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8-04-11 陈晓 吴哲 来源: 南方网 阅读: -

QQ截图20180411134209.jpg


圆桌嘉宾:


冯国经:冯氏集团主席、国际商会前主席


梁维特: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


梁锦松: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司长


樊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改革开放广东如何再出发?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地之一。中美贸易摩擦会对大湾区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大湾区融合面临哪些体制机制障碍,未来如何破局?围绕上述热点话题,9日,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国际商会前主席冯国经,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南丰集团CEO、香港特区政府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等嘉宾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现场展开热议。


谈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了三大世界级湾区功能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大湾区融合的难点与痛点所在。


梁锦松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于它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三个功能的综合。


冯国经介绍了湾区的经济规模情况。研究显示,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将达46000亿美元。届时,其经济规模有望比纽约湾区多一倍。


但在樊纲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不仅在于GDP总量,还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他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为6800万,预计2050年可达1.2亿至1.4亿人。“这么多的人聚集在这里发展,将来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更需要我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吸引全球各类人才集聚,支撑经济发展。”


对此,梁维特提出,大湾区在融合发展方面,既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又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留各级符合措施的灵活性,兼顾各方不同的利益。


谈贸易摩擦:不会对大湾区产生严重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是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热门话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货物进出口规模庞大,会否受到影响?


樊纲认为,国际贸易就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环节也会受影响。“我们只能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采取更加开放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效益,来应对挑战。”


“贸易战没有赢家,谁都不希望看到。”谈及应对之策,梁锦松提出,一是积极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作用,在转口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面开展充分合作,同时可多用港币进行国际结算,降低影响。二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内在的动力优势,包括人才优势、市场优势等,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更好地应对此次贸易摩擦。


谈前景:可在湾区定点设立国际医疗试验区


冯国经指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他建议参考欧盟的做法,在WTO框架下,整合不同的经济体系和制度。


那么如何推动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通,实现一体化发展?“可考虑打造港澳与南沙、横琴、前海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自贸联盟。”樊纲建议,三个自贸片区可在关税、通关、贸易、金融等方面进行对接,先行先试探索可供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的经验。


梁锦松则从人才、金融、创新和民生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人才方面,要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并探索解决港澳居民到内地工作个人所得税问题。金融方面,建议加强离岸人民币债券、国际融资等业务,推动金融与制造业结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民生方面,建议在湾区不同城市定点设立国际医疗试验区,让香港、国外的医生在试验区里的医院诊所服务,推动湾区医疗的服务提升。创新方面,在深圳河套地区开辟生物科技产业区,吸引国际实验室和生物科研机构进驻。


梁维特透露,目前粤澳已完成了200亿元规模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磋商工作,将尽快签署相关协议和全面启动。


南方网全媒体特派记者 陈晓 吴哲


发自博鳌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