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奚慧颖) 昨日上午,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暨代表进社区活动,在北京街盐运西正街社区举行。座谈会上,众人讨论了成年残疾人社区养老、垃圾分类回收、行政审批改革等热点问题。会后,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将反映给市政府办理和回复。
盐运西正街社区微改造年底完成
“残疾孩子都可以接受义务教育,但他们毕业后要如何安置?”市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校长陈凯鸣最先发言。陈凯鸣表示,通过教育训练的残疾人就业率不足3%,绝大多数人仍回归社区。目前社区对成年残疾人的安置和服务远远不够,工疗站的帮助有限,不仅给家庭带来不小压力,还将面临“双老”问题——成年残疾人和照顾他的家长都在变老。她建议探索更多安置服务模式。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小清表示,会后将会同市民政局讨论。
走进盐运西正街社区,道旁绿树成荫,地砖崭新整洁,这些都是社区微改造后的喜人变化,但在内巷,有居民将电线当成了“晾衣绳”。选民代表陈阿姨和伍女士对此进行反映。北京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微改造中,三线下地、修剪树枝等也将一并纳入改造项目,盐运西正街社区的微改造将于年底全部完成。
将引入第三方企业提供回收服务
“垃圾分类如火如荼,资源回收却成为短板。”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德福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建新提出,在老旧小区和社区经常会遭遇“能卖的不愿意卖,没地方卖”的尴尬。同时,厨余垃圾很多都是私人在回收。广州虽有处理技术和装置,却面临着垃圾收不上来的困境。
对此,市城管委总工程师张颖表示,现在全市有3200个社区回收站点,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要在社区大面积新增回收站点确实遇到困难。南方环境有限公司推出了“92回收”APP,将网上回收与社区定点回收相结合,对增大回收量起到一定作用。去年,全市共建设100个垃圾回收样板社区,每周提供两小时的集中回收,还设置了衣物回收箱。今年样板社区将扩展到300个,未来考虑引入第三方企业提供回收服务。
关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张颖称,广州计划在中心城区再建1600吨,总计26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将于今年底到明年初建成。同时,要求各个区城管局制定分类回收网络线路,提供回收时间、车次,并新购置多辆回收车,满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