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交通

大空港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制高点

2018-02-28 宝安日报 来源:宝安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80228112204.jpg


空港新城在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图为航拍全景图。


QQ截图20180228112224.jpg


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效果图。


QQ截图20180228112242.jpg


大空港范围内共涉及宝安五个街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大空港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宝安整体规划结构图。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宝安区六届三次党代会上,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提出用2-3个五年规划,建成“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新时代发展蓝图。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湾区核心,成为宝安前进道路上的重要一环。而大空港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深圳未来经济和城市发展重点区域,将成为带动深圳西部并辐射“珠三角”、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大空港地区对深圳实现有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和长远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年伊始,本报联合宝安区大空港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空港办)推出深度报道,多维度剖析大空港地区的规划建设及产业优势,以更通俗更全面更深度的内容带领读者认识大空港,熟悉大空港,了解大空港。


三问认识大空港


大空港在宝安的地理位置?


大空港地区空间范围内有沙井、福海、福永、航城、西乡五个街道,西至珠江治导线,北至茅洲河,东至松福路、重庆路、广深高速公路,南至机荷高速延长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空港新城位于大空港地区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十七个重点开发片区之一。


大空港的定位是什么?


大空港地区战略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核心区,国际航空枢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确定空港新城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成为深圳市加快发展湾区经济、建设一流湾区名城的重要力量。2017年,空港新城被纳入深圳市17个重点区域开发片区之首。


大空港有哪些特别之处?


●“海陆空地快” 五维立体交通枢纽


1、空港:深圳机场,为国家干线型枢纽机场。


2、海港:机场客运码头,直通港澳台以及国内各大港口码头。


3、高铁:沿江高铁的广东段—深茂高铁将在机场设空港高铁站(国家级),成为深圳第六个高铁站。


4、地铁:已经开通的地铁1号线和11号线,让大空港与深圳各区紧紧相连。在建的20号线、12号线和“穗莞深城际快线”,使大空港与东莞、广州、中山等城市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5、快线:沿江高速和广深高速,以及即将开通的外环高速,帮助大空港实现快速人流物流。


●“两中心一馆”大型项目


1.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全球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总建设用地面积148.05万平方米(一期121.42万平方米,二期26.63万平方米)。2016年9月28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暨市政配套工程开工,预计2018年年底竣工。


2、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北面,海上田园南面。2016年9月完成初步选址,用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3.新科技馆: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北面,海上田园南面,国际会展中心东面。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2万平方米。已完成选址,计划2020年竣工。


●海洋文化打造共享家园


大空港地区将以海洋文化为出发点、空间串联为连接点、廊桥为特色点、街道网络为支撑点,通过“归海、串绿、连桥、织网”四大策略和人性化公共空间建设,打造创新之城、人居之地。


发掘和复原河流,打造城海之间活水网,构建联通的水系框架;结合区域绿色框架、活水网与基地绿色节点,展开绿色生态骨架;串联内部绿色版块、大型公共项目附属公共空间、国际会展中心及两心一馆、人流集散中心;构建一条海之廊桥,将沿江高架有机组织到蓝绿系统中,打造沿江高速湿地带,活化桥底空间。利用街道慢行网络支撑起整个片区的日常生活活动,形成特色街道网络,连接片区街道,形成公共空间的基础网络。


全面熟悉大空港


借助“湾区核心”区位优势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


“湾区核心”是指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之核、枢纽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未来的大空港地区将拥有贯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空港海港和高铁枢纽;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广深、深中“双走廊”优势叠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在这里深度融合;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空前强劲,都市核心区和西部城市中心交相辉映。


大空港地区处于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会处,又处于珠三角广深港核心发展走廊、东西向发展走廊、狮子洋与内伶仃洋的交会处。随着环珠江口新区开发和湾区整体崛起,珠三角发展重心南移,大空港地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沟通香港与内地的中枢节点,有望成为珠三角新的经济地理中心。对此,大空港地区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开发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陆海协调联动的“两带五区”总体开发格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大空港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陆海空交通设施优势、高度紧密的“前海关联”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较为充裕的土地空间资源优势以及滨水岸线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这六大优势的集结,让大空港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在产业导向上,大空港地区将优先培育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高端临空服务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等未来产业。在发展策略上,大空港地区的发展强调区域协调错位发展,深化深港合作,并通过T3综合枢纽和机场北区域性复合型枢纽的建设,推动战略门户的形成。通过持续增加优质产业发展用地供给,搭建产、学、研平台,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生产服务基地,吸引具有高人员流动特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与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造西部活力海岸带,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智慧都市区。


世界湾区之所以能集聚高端发展要素资源,与湾区具备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的生态环境容量、优美的滨水景观资源密不可分。大空港地区至深圳宝安中心区,拥有约45公里蜿蜒的海岸线资源。随着海岸带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深入,沿岸地区码头、制造业功能将逐步退让给予城市生活、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有利于营造滨海城市功能区和新产业集聚带。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大空港地区将基本完成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空港都市区,达到“空间之核”的定位;另一方面,力争完成深茂铁路、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机场北重大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建成一批航空总部企业基地、未来产业园区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未来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领域国际化的科技资源,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政策为先导,引领创新型产业宏观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打造“枢纽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到2030年,基本建成开放合作、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空港地区建成高时效敏感和高知识密集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地和未来产业聚集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群效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经济发展制高点。


深度了解大空港


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稳步推进 建成后将成全球最大会展中心


目前,空港新城在建项目众多,包括市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宝安综合港区项目、国展互通立交项目、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商业配套项目、地铁20号线、地铁12号线、截流河项目、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一体化项目、其他配套市政道路项目。而其中最受市民关心的当属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商业配套项目的工程进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关系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于201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该会展中心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布局深圳空港新城“两中心一馆”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规划以会展为核心驱动和战略性节点,结合空港、轨道灯区域性交通枢纽,发展会展商贸、创新研发、国际物流与空港经济紧密相关的功能业态和产业集群,引领空港新城发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244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98亿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位于深圳市宝安机场以北、空港新城南部,是集展览、会议、旅游、购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会展类建筑群,采用大跨度、无柱空间设计,以中央廊道为中轴,按双排直列方式沿南北向布局,总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包含18个2万平方米标准展厅、1个4万平方米展厅、1座南北向约1700米长的中央廊道,2个登录大厅及11栋附属建筑,所有展厅按国际一流会展中心的标准采用单层、大跨度、无柱空间设计,并配备51万平方米会议、办公、餐饮、仓储等功能,及56万平方米车库,可满足各类大型会展活动要求,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


另一方面,会展配套服务区用地总面积52.8万平方米,2016年8月完成土地招标,土地出让价310亿元。总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设置商业、底下商业、地面集中交通设施、物业管理用房、地铁集散空间、下沉广场及车库等等。一期建设会展休闲带、酒店10万平方米、办公10万平方米、商业2万平方米,2018年9月建设完成。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规模体量大、单体多、专业多、工期短,大面积同步施工且临海受潮汐、台风、雨季等影响,增加了项目总承包管理、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安全文明施工生产管理难度。项目实施施工总承包管理,科学组织,统筹规划,继总公司环球模式、央视模式之后,积极探索打造会展管理模式。为确保项目取得“深圳市优质工程”“广东省优质工程”“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等奖项,争创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扎实推进项目优质履约。


2017年12月28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登录大厅首根钢柱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施工进入新阶段。据记者了解,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商业配套项目年前施工人数为4263人,春节期间为800人。截至目前,国际会展中心土方开挖完成96%;展厅底板结构完成80%;钢结构制作完成47%;钢结构安装总进度完成14%。南登录大厅已进入结构施工阶段,配套市政项目机场北车辆段主体结构施工顺利完成。据悉,国际会展中心工程总投资198亿元,截至2018年1月底累计完成55.93亿元。


A10~11版文字: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图片由区空港办提供)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