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单位把公共海滩私自“圈”起来,而大梅沙公共海滩常常人满为患。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通讯员廖键摄
深圳新闻网讯 26日上午,围绕“加强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主题,市政协召开六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副市长黄敏出席会议。
今年市政协委员围绕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主题,分成发展理念、污染治理、市容美化、绿色交通等专题小组,就中央环保督察和市民群众关注的领域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协商会上,委员们通过主题发言、即席发言和书面发言的形式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市人居环境委等多个部门现场作出回应。
戴北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时客观认识我市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体市民要进一步凝神聚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深圳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黄敏表示,深圳的环境建设绿色发展需要广大政协委员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希望政协委员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的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汇集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市政协领导刘润华、黄中伟、陈倩雯、王璞、张晓莉、黎军、王芃出席活动。
被覆盖的河流应重现给市民
“深圳中心城区梅林后山有一道美丽的瀑布,这道景观就是福田河的源头。可惜的是,几乎没有几个人见过。”市政协委员、深圳建科院总规划师黄伟文在《深圳建设模式该升级了》的建言中说,为什么深圳城区的河流不为人所知?原因是我们对待河流的态度和方式不对。我们把城市河流当成了一条天然下水道,或者用绿化、道路进行阻隔,远离了市民生活。
黄伟文委员指出,仅仅在福田区,就有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三条河流,自北向南、从山到海,但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河段被盖板隔离而无人知晓,市民无法看到河流全貌以及城市中山、河、海的地貌关系。黄伟文委员建议,深圳应该重新审视城市山、河、海的地理面貌,把被覆盖的河流重新展现给市民,把城市河流打造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景观河、休闲河。
市政协委员、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研究所所长王树佳在《关于加强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的建议》中建议,近期要加快建设串联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大沙河沿河观光步行道,建设塘朗山森林公园-杜鹃山公园-华侨城景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步行道。
私自“挪”用的海滩应还给市民
王树佳委员指出,深圳拥有260公里海岸线,可利用的生态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对公众供给的有效生态产品却严重不足。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沙滩区域严重不足,东部沿岸有56处沙滩,管理设施完善且对公众开放的沙滩数量不多,以至于大梅沙公共沙滩常常“人满为患”;部分沙滩的“公共属性”被非法侵占或变相侵占,一些高档酒店、度假村、培训中心等单位设置人为障碍,把公共海滩私自“圈”了起来,某些养殖场、房地产开发项目,更是私自“挪”用部分公共区域。
“东部海滨规划建设定位不够准确,根据《深圳东部海滨地区海岸带概念规划》,东冲-西冲片区规划为‘尊贵、私密的高品质滨海度假区’,有违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不符合‘公平的’公共产品要求。”王树佳委员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所有海岸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算好经济账。借鉴国际著名海岸带管理经验,加快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
市政协常委、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佑华说,深受驴友青睐的“东西涌穿越”,虽然已于今年9月起实行预约报备制度,但管理部门在实行报备管理的同时要加大人员、资金等管理成本投入。建议根据环境承受力对人员限时限流,对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线地貌、生态环境破坏及时修复,最大限度保持东部海岸线的原生态面貌,将“东西涌穿越”打造成体验深圳滨海文化的特色品牌项目。
对此,王树佳委员则建议,加快建设环海岸线的“非机动车及人行绿道”,弥补东部海岸线的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要下功夫打造公园亮点景观
刘佑华委员对深圳大大小小多达921座的公园提意见:许多公园建设年代长久、设施陈旧,没有明确的特色主题来指导公园的规划设计,部分公园混杂飞禽兽笼、建筑破旧、存在露天烧烤等问题,拉低了城市公园的整体档次;公园过分注重游憩娱乐功能,而忽视展览馆的建设和管理,缺少文化传承教育,为数不多的公园展览馆以短期书画展为主,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缺乏展览主题规划、市民关注度低等问题;城市景观设计不成规模,景观零星分布全市各处,整体数量偏少、缺乏片区特色,存在建设品质较差、维护标准较低、管理水平平庸等问题,难以形成有规模、有震撼力、有代表性的深圳景观亮点。
刘佑华委员认为,公园亮点景观的打造值得下功夫。特别是要重视公园人文主题功能建设,充分利用园内展览馆、连廊等设施,与专业陈展设计方开展合作,做好展览规划和展览宣传,定期展出具有艺术性、历史性、传承性的主题内容,把特色主题展馆与公园景观相融合,着重打造公园的人文亮点。
(记者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