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科技

广州产业集聚造就“创新磁场” 世界级创新特区加速形成

2017-10-15 滕源 李雯洁 来源: 金羊网 阅读: -

1.jpg

世界级“琶洲创新特区”正加速建成 记者 周巍 摄


    中新知识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创新城园区……


    各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正转化为创新动能


    金羊网记者 滕源 李雯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激发创新活力,将产业的基础优势转化为加速演进的新动能,广州市明确各区域发展定位,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全力打造“中国硅谷”板块崛起的新引擎。目前,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一批科创先导区荟萃羊城,将创新基因汇聚成创新之潮。


    黄埔


    树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


    提到高新技术产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全市的排头兵,工业总产值占广州近四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八成,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值占全市五成,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六成。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陆续入驻,产业集群的优势凸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密集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四个“黄金10条”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和人才两个“美玉10条”政策,以及“风投10条”政策等,助力企业发展。


    目前,已有106家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汇聚于此。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超过2300亿元。根据黄埔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区平板显示产业有望达到3000亿元产值规模,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


    全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企业已超过70家,2016年产值154亿元。根据规划,到2020年该区将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吸引企业1000多家,2016年产值5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8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3家,超10亿元的6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1000亿元,并计划培育10亿级企业10-15家,100亿级企业2-3家。


    海珠


    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新特区”


    海珠区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原先的会展总部区摇身一变,一个世界级的创新特区正加速形成。


    事实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建设早有规划。《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建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引领广州深入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


    从蓝图的勾画到建设者们添砖加瓦,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的集聚区核心区引入了腾讯、阿里、复星、国美、唯品会等16家领军企业,总投资达600亿元。目前,14个项目已进场施工。据了解,今年1-6月,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开展实体业务的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232%。


    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12平方公里世界级“琶洲创新特区”的建成,这里将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成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先行区、国家级“互联网+”创新示范区、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优选地,成为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就业岗位约8万个的高端总部集聚区,成为价值创新引领区。


    番禺


    广纳英才凝聚创新驱动软实力


    在广深科创走廊的建设中,番禺区凭借连接莞深的地域优势与广州大学城的人才资源,在创新资源转化与平台搭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在已出台《关于支持番禺节能科技园先行先试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番禺区陆续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1”科技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围绕构建番禺创新生态系统,确立了到2020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及九大项共31条具体工作任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番禺区将番禺节能科技园、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南岸地区创新发展核心区整体以“广州国际创新城园区”命名,并成功纳入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完备的创业创新环境、扎实的产业基础、独有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全球的创新企业与人才。


    目前,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粤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华南超竞泛娱乐电竞产业园、方圆星耀项目、广州嘉耀基金、合凡(广州)股权投资基金等45个项目已签约落户番禺,预计总投资约989亿元。其中,24个企业项目预计总投资约725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127亿元;21个基金项目规模264亿元,预计年带动产值595亿元。随着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落户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将引发更加强大的磁场效应。


    建言


    广深科创走廊如何让沿线资源动起来?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过程中,广州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省体改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在广深科创走廊上,广州是产业集群最集中、产业门类最齐全、综合带动性最强的城市,也是高校最多、科研人员最多、创新平台种类最丰富的城市。他指出,广州拥有79所普通高等院校,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汇聚了广东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人才资源优势强势凸显;再加上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大学城及国际创新城,南沙自贸片区等创新载体,广州作为华南“最强大脑”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同时,广州又是这条科创走廊上金融总部企业最为集聚的地区,“创新的科技力量,加上完善的产业链和金融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伴随着中新知识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广州生物岛、汽车城等创新平台的发展,广州东部片区也逐步形成一个个创新发展集群,能在广深科创走廊的综合创新链上形成“多聚点”效应,对于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这也需要政府在几种资源的融通整合方面狠下功夫。”彭澎指出,广州与深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学”和“研”。深圳则是市场化程度高,其创新更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但短板在于高精尖的科研力量。广州应当学习深圳的“金政产学研”的模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此外,彭澎表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这一轴线,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城市,目前佛山也开始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未来会有更多周边城市主动融入广深科创走廊。如何让沿线的资源联动起来,也是各地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他指出,各地政府应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和对口的交流等,发挥广州和深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考虑将企业总部建在穗深,而在广东其他地区建设基地,形成“龙头+基地”模式,促进各地区的资源融合。“这样才真正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广深走廊要和这些联系起来考虑,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编辑:阿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