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相关:入户

重磅!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可直接入户惠州

2017-09-27 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70927164518.png


惠州高级人才在挑选免费公寓。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推出的人才政策“一个比一个优惠”,有的城市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有的提供人才公寓,有的发放生活补贴或购房补贴等。有专家指出,城市之间的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拼项目、拼招商等跨入到了拼人才的新阶段。


  惠州也加入了“抢人大战”。


  近日,惠州推出《关于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入户条件的通知》,其中提到,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可直接入户惠州。日前,惠州市高级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对引进的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寓,首批10名“国字号”人才领到了钥匙。


  当前惠州最缺的是人才。为了破解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的瓶颈,近年来,惠州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系,优化留才、用才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高端人才扎根惠州。


  截至今年8月,惠州共引进培养国内外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4名,全市人才总量近百万。


  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需要人才作为支撑。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够在创新领域占据优势和主导权,希望不断集聚的高端人才能够挺起这座城市绿色化发展的脊梁,优化提升惠州绿色化发展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大手笔揽才 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招才引智


  在发展过程中,惠州一些公司遭遇人才瓶颈。当地一家电子信息企业的HR林先生说,公司的人才从引进到培养都遇到难题,特别是高端人才更愿意选择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工作,而招聘进来的大学生也出现流失。


  为了破解人才瓶颈,惠州下决心大手笔揽才,在前几年实施“人才双高计划”的基础上,去年初,惠州重磅推出“人才双十行动”,实施人才工作的“十大工程”,打造“十大品牌”。


  惠州提出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人才工作,以近年来惠州一年财政收入300多亿元计算,这一投入比例占到3%多。“这一比例非常高,可以说是处在全国前列!”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孙敬玺说,惠州的人才政策力度很大,覆盖面广。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向顶尖杰出人才奖励别墅、高级公寓,千万元重奖突出贡献人才,这些重磅举措,在惠州是史无前例的,从中凸显惠州对于人才工作的重视,惠州还将努力打造人才落户最便利、创业最宽松、生活最舒适的人才生态最优市。大手笔揽才也起到效果,惠州的高端人才呈现集聚效应。


  惠州还“走出去”揽才。近日,惠州在法国、德国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介洽谈活动,并分别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举办推介洽谈会。


  人才除了引进还要靠培养。为破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惠州与教育部共建中国(华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国际教育科研基地。此外22所高校研究院集体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柔性引才 已成立诺贝尔奖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首届科交会期间,惠州硕贝德公司迎来了“大咖级”人才。参加科交会的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与硕贝德公司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这是惠州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


  硕贝德公司董事长朱坤华高兴地说,工作站为公司引进和培养更多国内外顶级科研人才和团队搭建了重要发展平台。乔治·斯穆特则表示愿意和硕贝德公司共同研发移动终端体系。


  设立诺贝尔奖工作站,这是一种柔性引才举措。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二三线城市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占优,惠州在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变单纯地“留人”为巧妙地“留智”。


  柔性引才指的是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而且避免了身份改变、家庭搬迁、子女教育、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不便。


  当前惠州还有3个院士工作站。与引进院士相比,院士工作站也是一种柔性引才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在鹏昌农业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在生物安全、免疫程序等疫病防控领域与该公司展开深入合作,帮助这家企业的产业水平在几年内快速提升。


  柔性引才机制灵活多样,比如高端人才可以被惠州的相关机构或企业短期聘用,周末时间来工作,担任企业顾问,举行专业学术讲座或交流活动等。



用好人才 “创新平台 产业体系”供大展拳脚


  人才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和用得好。其中除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重要的是事业留人,特别是高端人才往往更看重事业,期待能有供自己大展拳脚的平台。人才用得好,能够让人才实现自身的抱负的同时,助推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等。


  当前,惠州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拥有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同时谋划建设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等省级战略平台,还将建设“罗浮新城”,这些平台均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好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是惠州引进的院士。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科技创新园的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是惠州与王复明团队共建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主要从事交通、市政及水利基础工程设施无损检测与非开挖技术研发、推广及培训。智慧区还引进了碧桂园创新小镇项目,在临深片区建创新小镇,希望能够吸引来自深圳的年轻的创新创业人才。


  当前,惠州实施“产业培育计划”,依托“大树木”培育产业“大森林”,在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的同时,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构建“2 2 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万亿产业集群”,这也为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此外,国家在广东布局的5个大科学装置中有2个落户惠州,惠州将打造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届时将有上千位科学家在惠州工作。


  一个创新人才,可以搞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石化是惠州的支柱产业,一批高端人才为该产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比如惠州首批“东江学者”、国内化工领域的资深专家马斐,通过一个个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科技攻关项目,提升石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故事


  纪红兵:


  深耕惠州石化产业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纪红兵近日领到了一套高级人才公寓的钥匙。当然,相比房子等奖励待遇,纪红兵更看重的是事业发展。从一开始只是到大亚湾区临时挂职,到深耕大亚湾石化区,纪红兵在大亚湾石化产业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纪红兵说,如果他留在中大的象牙塔里,每年可以拿到一大笔科研经费,但是来到惠州之后,发现地方上对利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特别的期望,这一点打动了他。他还说,惠州石化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容易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石化产业是惠州的支柱产业,但这里石化企业大多是生产企业,缺乏原始创新能力。纪红兵在这里成立了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和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致力于为这些生产企业提供一些技术创新方面的服务,同时推动一些本土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大亚湾石化区瞄准建设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纪红兵可以继续在这里大展拳脚。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