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相关:停车位

停车位缺口超30万,龙华怎样破解停车难题?

2017-09-12 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70912115823.png


立体车库能在单位面积的停车场内成倍增长停车位。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人口近300万,机动车保有量达50万台,而正规的划线泊位不过18.72万个,面上的停车位缺口多达30万个……这是人口大区龙华的“停车难”现状。


  近期,“出行难”话题持续发酵,有观点道出了“硬币的另一面”——因为车位严重不足,路面违停盛行,静态的交通违法影响到动态的交通顺畅,进一步加剧了出行难问题。


  由此,如何缓解“停车难”顺理成章地成为“问道龙华交通”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面对车位不足、收费上涨、土地有限等诸多瓶颈,“向上要空间”的立体车库再次成为破解“停车难”的焦点。


  笔者获悉,深圳今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开展城市停车场试点示范工作城市,计划在45处停车矛盾突出地点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今年将启动建设首批15处试点立体停车场。


  遗憾的是,首批试点地区中并无龙华身影。然而,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本土居民,均急切呼唤龙华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小区居民自行筹资一部分、物业出资一部分加上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式相结合,尽早推动立体车库落地,缓解停车难,破解出行难。


  建议分层次规划停车位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院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认为,“停车难”是大都市必然面临的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解决停车难还是减少机动车出行,这是破题前必须明确的大方向。


  王雪指出,深圳作为特大城市的交通趋势,一定是以绿色出行为主,而机动化出行、个性化出行的成本将会日渐提高,深圳的交通规划、停车场的建设均是基于这一大趋势。以香港为例,经过30余年的交通变革,轨道交通完善、公共交通便利,而私家车的保有成本却非常高。王雪相信,这也是深圳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


  不可回避的是,考虑到深圳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尚未便利到让市民放弃私家车出行,这一阶段性解决“停车难”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过渡阶段,王雪提出分层次破题。“比如住宅区内外、周边应该增加停车位,鼓励市民拥有车,但是减少使用车的频率;同时,与居民办事、就医、上学密切相关的部门,停车需求应该重点满足;而原本交通拥堵的区域如福田中心区、南山科技园等则鼓励绿色出行”。


  可三方出资建立体车库


  在寸土寸金、一位难求的背景下,如何满足上述必要的停车位建设需求?


  王雪给出的答案是建设立体车库。“小区业委会组织2/3以上的居民表决通过,做一个备案和报批,就可以立体化改造小区停车场了。”王雪担忧的是“能否聚齐2/3的居民通过”。


  建设立体车库并非新鲜话题,且已引起深圳市职能部门关注。不久前,深圳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开展城市停车场试点示范工作城市,计划在45处停车矛盾突出地点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今年将启动建设首批15处试点立体停车场。遗憾的是,龙华区并未纳入深圳立体车库建设首批试点。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交通综治处主任科员杨东龙建议,龙华区积极主动地对接深圳市有关部门,尽早遴选一批符合实际且急需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试点,纳入到深圳立体停车库二期试点建设方案。


  尽管未受青睐,龙华区民间建设立体车库的热情依然高涨。笔者采访多位龙华居民均表达了对政府政策突破的期望:“针对立体车库,政府层面不妨参照深圳老旧小区电梯改造中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停车难小区的居民自行筹资一部分、物业出资一部分加上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式相结合,尽早突破”。


  加快推广“宜停车”泊位


  在立体车库试点龙华区暂时缺席的情况下,杨东龙建议龙华加快推进“宜停车”的推广以及建设。据了解,目前“宜停车”在南山、福田区已经推行两年,通过划定泊位、使用APP手机缴费手段,实现停车的有序和便利,路面交通因此井然有序。今年,深圳市计划在龙华区推广“宜停车”,首期启动3000个泊位的建设。


  同时,杨东龙为龙华区支了一个新招——试点建设区级停车信息化共享平台。据其介绍,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诞生类似平台,深圳尚无先例。通过区域级建设统一的停车信息平台,将全区所有合规的停车场信息统一接入到一个平台中去,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打造停车APP,实现停车引导与信息共享,从而让路面停车有的放矢,有效提升停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极大缓解停车难题。


  绿色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


  似乎一夜之间,共享单车遍布了深圳的大街小巷,人口高度稠密的龙华区也是共享单车的重点投放区域。然而,当市民纷纷为这一市场化创举叫好时,共享单车的海量投放和无序停放问题、人车混行问题快速凸显,成为城市管理新的焦点话题。


  对于共享单车,王雪认为,这是在当下城市公共交通尚未完善的前提下,破解居民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而由此凸显的管理问题,实质是因为城市没有给共享单车足够的路权和足够的公共空间。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规划上给予单车路权,让单车、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道,才能确保各自的安全,这是核心的问题。”王雪强调。


  以深圳湾公园为例,每到节假日停车场爆满,共享单车也遍布公园内外。“一辆小汽车的位置可以停9辆共享单车,在整个规划层面,给单车足够的路权和停车空间之后,再谈如何规范和管理。”王雪说。


  “共享单车可以满足市民的需求,这本身是好事,它带来的是公共空间分配的问题。”王雪认为,当共享成为共识,从政府、企业到社会,更好的使用共享单车达成绿色出行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共享单车出现占用公共空间的突出问题时,单纯叫停并不可取。


  显然,作为人口大区的龙华,共享单车的需求与投放量同样大得惊人。如何管好共享单车、解决好谁占用公共空间谁付费的问题,也是破解“停车难”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