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大湾区工业链条中 中山如何整合资源?

2017-06-09 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QQ截图20170826102131.jpg


QQ截图20170826102136.jpg


湾区联动报道之工业经济 


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南头家电……这些都是中山传统工业中的知名行业。不过,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让这些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中山政府近年来已经针对其升级转型进行了指导和改革措施,其中智能制造业成为引领中山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有学者指出,大湾区将各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业链的整合为中山传统工业的转型带来更高的要求和发展机会。 


新需求 


大湾区资源融合需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山的传统制造业向来发达,专业镇的长期做法让不同行业的工厂遍地开花,经历长时间的培育后,这些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契机,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后,传统工业如何抱团取暖、形成一条先进产业链,成为了中山传统工业的当务之急。 


有学者指出,传统工业在中山可以说得上“根深蒂固”,无论是小榄的五金还是古镇的灯饰等产业,都是传统工业。在大湾区下,这肯定有市场需求。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以古镇为例:全国有那么多的家具业需要灯饰配套、盖房子也需要灯饰配套,但是这个灯并不是用诸如钨丝这样的旧有技术,而是需要采用LE D等更先进的技术才有销路。 


实际上,中山目前的厂家已经在做这样的事———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来提高效率。譬如,灯饰的生产如何智能化,这是需要时间的。 


“传统产业利用智能装备转型升级,这正是大湾区要融合资源的需求。加工制造需要创新,不是说古镇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可能深圳等兄弟城市在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强”,林江分析道。 


因此,中山近年来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来为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其中,用于制造工厂机器的工作母机成为了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在《2016年中山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运行分析》报告中,中山统计局指出,2016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工业经济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结构不合理、回款难、费用高依然拖累企业盈利,并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和“招工难”愈演愈烈,变为常态,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作为中山市工业转型发展的先头兵,亦难独善其身。 


新规划 


制定工业转型纲领为大湾区联动打下基础 


实际上,为了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中山市曾在2015年中发布的《中山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定下三年行动目标:到2017年末,全市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省内领先、具备全国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稳步实现由工业强市向实体经济强优城市转变。 


此次计划中重点攻坚行动包括: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争创工业转型升级新优势;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培育工业转型升级新增长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拓展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等五个方面。 


其中,智能装备制造是被寄予厚望,当时拓展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的目标设定为: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培育出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智能制造企业,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从2014年的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三年累计推动2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事实上,目前中山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已经逐渐见到成效。 


老问题 


很多厂企老板未做好思想准备 


张帆向南都记者表示,在帮助这类传统工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是意识问题,在技改过程中很多企业老板是首次接触自动化生产,有些还是第二次接触,曾经被忽悠过,但企业却没有改造升级成功,于是他们就会“十年怕井绳”。“他们一说起自动化就会很排斥,在观念和意识上,其实中山很多厂企老板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他表示,在与政府合作的企业家知识群里,他们就需要下功夫对这些企业家进行“教育”。 


他指出,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竞争。在他看来,中山的本地企业相对还比较好一些,外地来的一些企业或许迫于生计采取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做法,譬如以次充好、生产假货、只以廉价取胜等:“这些企业家也不会意识到问题,如果你与他们说有问题,他们还会说你是不是嫉妒他们卖得好之类。实际上很多企业家都吃过这个亏,按照这样的做法做了后发现有问题,但是已经晚了,这样的情况很多”。 


此外,自动化所做的工作,很多是原本需要用人工来完成的工作变成了由机器人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原有适应人工生产的零部件不见得适合自动化生产,可能需要进行改造或者优化。张帆表示,这一过程无疑会为企业增加成本,这对于企业家来说就会有阵痛,他们也会有所顾虑。 


另外,还有人才短缺的问题。“做自动化光有机器没有人开动和维护是不行的,但是,目前工人都已经比较难找,技术工人就更难找了,所以说很多企业不敢做自动化其实是没有人去维护这个机器”,他表示,不少企业即使有想升级企业的心也迫于当地缺乏相关人才而无奈放弃。 


新定位 


产业集群引领上游生产制造链 


中山市统计局在《2016年中山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运行分析》中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和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集结成网,以及中山建设成为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等发展定位的日渐明晰,中山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中山要用足用好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敢于担当、精心谋划、创新发展,着力构筑体制、政策、人才、环境、服务等新的比较优势,打造优质化要素环境,加快推进母机行业转型升级、拾阶而上,奋力推动中山新一轮跨越发展。 


首先,引进培育骨干企业,创建产业集群基地。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部署和要求,重点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围绕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我市优势领域,发挥行业协会、海外港澳乡亲和各类专业招商公司作用,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三有母机”,并实现政企的通力合作,推进签约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 


坚持以大平台带动大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平台(民众、三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平台(板芙)、精密制造业平台(坦洲)等重大产业平台,加快推进哈工大无人装备产业基地、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氢能源电池模组、明阳风电碲化镉和生波尔CIGS第三代太阳能薄膜电池等项目落地,从而创建出一批项目成长性好、产业水平高端、龙头企业突出、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新方法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创新 


此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文中指出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逐步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并重点探索建立技术创新保险补偿机制,即由保险公司开发专门针对工作母机企业技术创新的险种,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给予部分保费补贴,从而摊薄企业的技术创新失败风险,使企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同时,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产业共性技术检测试验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的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法律顾问、人才引进、政策落实、成果转化、投融资、申报科技计划等多项优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讲座、信息发布会、网络信息服务、产品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做好企业的娘家人角色,为企业创新打开方便之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举例 


6条生产线+18个机器人 


+26人=1000多人 


中山统计局在2017年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指出,目前中山工业的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6.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1%,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16.8%,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9.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约65亿元,增长16.7%,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9.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6条生产线加18个机器人,只需要26个人去维护机器,就能完成1000多人的装配生产工作”,为传统企业提供自动化升级的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就列举了一个工厂成功升级的例子:三乡镇一港资企业,在年初接到一个外国连锁巨头的订单,需要他们在3个月内生产三千万价值的智能手环。通过计算,发现如果按照常规用工人来完成任务的话需要1028个人,而且这些工人还要不停地工作才能勉强完成任务。 


“1000多个人的缺口并不是想找就有的。后来我们为他做了6条生产线、18个机器人,用3个月的时间26个人维护机器,帮他完成了这个项目”,他表示,因为智能手环的零部件比较小,人手工作的效率较慢,因此这样的订单就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来帮忙完成,这个例子的情况完成得特别好。一般情况下,自动化工厂转型后他们公司能够用18个月的时间来为客人收回成本。 


声音 


传统工业如何拥抱大湾区机遇? 


深圳创新资源、香港金融中心、广州人才优势都可为中山所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 


对于传统工业如何拥抱大湾区的机遇,林江认为,深中通道未来即将开通,中山有条件可以直接对接深圳。大湾区最重要的是资源整合,将产业链、供应链放置在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这方面来看,深圳的创新资源、香港的金融中心甚至是广州的资源政策、人才等优势,与中山的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很可能在大湾区的前提下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山内部各镇区之间 


可否形成小镇集群 


除了城市之间的整合,中山内部的厂家应该做资源整合。如果中山内部的整合无法步调一致,那么中山则没有底气与珠海、江门等其他城市进行产业融合。他以南头镇为例,南头以家电制造闻名,如果仅仅做家电小镇,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做“家电小镇群”,那又不一样了。如果只做家电小镇,只有村屋、烟囱,无法与环境更好的基金小镇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山应该想办法搞小镇集群。例如,南头的家电能否与东凤、三角等镇区融合,甚至更重要的是与佛山顺德的容桂融合,做一个家电市场集群,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松散的单打独斗模式,往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行转型升级的需求。 


大湾区背景下,如果要做创新先进制造,中山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优势。每个城市都提出类似的方向,全世界都瞄准无人机、3D打印等新技术,中山也应该想办法去争取这些高新产业。即使深圳在这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但是中山可以为它做相关的配套,例如中山可以为其提供零配件,这就是大湾区带来的机会。 


“农村包围城市” 


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结合 


要想做到上述的链式配套,就需要资金支持,不少“双创”企业受融资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些产业。林江建议,中山政府可以从“供应链金融”入手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举个例子,若有个大厂,虽然与上游的零件供应厂商签了订单,但即使供应厂商已经供货,若这间大厂选择拖延给付款项,拖延半年至1年以上,甚至在签单时不断压低价格,这对于厂商不啻是一个损失,甚至会影响它后期的发展,一旦出现风险不排除闭厂停产的最坏可能”,他指出,由于下游大厂的话语权较大,上游供应商不敢得罪大厂,或选择了忍气吞声的做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零件供应商没有动力去做质量最好的产品。反过来,这些供应商无法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下游的大厂又如何保证最终成品的成色?这就是矛盾所在。 


因此,他认为,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上游供应商变成一个链条。金融机构、银行等可以围绕这些厂商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在三方进行监督下,供应商能够把库存进行抵押,甚至还可以把已经获得下游厂商订单收货的应付账款作为抵押融资的条件。 


在解决了这些上游配套工厂的融资问题后,再与下游厂商进行洽谈时就能够保证这些供应商的收益。可以说,这种把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结合,相当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 


这方面对于工厂创新创业是至关重要的。若工厂的融资问题无法解决,整条产业链的“商创”将有问题。过去这些企业通过P2P金融等方式进行融资,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融资做法成本太高,部分“双创”企业更是难以承受高息压力。但是若政府着眼于供应链金融,从整体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而不是为一两家企业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为中山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中山并不缺乏金融机构 


但缺乏金融方式的创新 


他指出,实际上目前中山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城市,较少考虑这方面做法。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金融进行助力更新。例如,东区目前正进行金融一条街的做法,但金融街只是一个建筑,目前主要以全通教育等公司为主,这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而像上面的供应链金融、甚至是创新型金融,中山政府的引进都少之又少,仅仅靠传统的银行存贷款做法并不能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中山并非缺乏金融机构,但缺乏金融方式的创新,若政府能解决到这两方面的问题,中山的传统工业将有望转型升级之余,还能带动新一轮的创新产业发展。 


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 


大湾区概念里,人才住在哪里并不重要 


张帆指出,传统工业利用智能装备进行改造,不仅对自动化企业有好处,对中山整体的经济发展无疑好处更大。首先,自动化要进行工厂设备的改造升级,实际上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的。在中山工业发展的历史中,中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这是一个问题。一旦大湾区的成立,相当于把广深佛莞等城市纳入一体化。好处是制造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本来深圳的制造业往东莞、惠州搬迁的,但当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就能承接深圳的制造业,甚至通过中山往江门走,对中山来说还能够承接东莞等城市的制造业,同时可以承接港澳的一些资源过来。那么对于中山整个区域的自动化企业来说,市场将变得更大,而且有更多的机遇,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人才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他指出,中山过去一直是一个人才洼地。东莞深圳虽然距离中山比较近,但别人就是不愿意来,这是不少企业面临的问题。“即使中山部分岗位的工资其实比东莞要高,但是工程师们宁愿在东莞工作也不愿意到中山,一个是他不了解中山,第二个是他觉得东莞的企业集群更大,即使上午失业,下午就能够在其他公司上班。但如果在中山,重新找工作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成本是比较高的。”他认为,如果有了大湾区的概念,未来深中通道能够实现,那么能让这些工人们感受到,住在深圳也好,住在东莞也好,住在中山也好,对就业没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相信到时大湾区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他建议政府尽量为这类人才提供便利,譬如在小孩上学、医疗等方面能否在他们不放弃原有户口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需要,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