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两场“隔代”艺术展展出深圳艺术聚合力

2017-08-16 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透镜”展现场。



“美术菁英在深圳展”现场,艺术家的创作影像与作品。


可能很少人知道,朱屺瞻、唐云、应野平、启功、赖少其、程十发,这些艺术大家都曾在深圳逗留。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在深圳美术馆现场创作,不仅留下重要作品,而且还留下了当时创作时的珍贵影像。深圳美术馆馆藏系列专题“美术菁英在深圳———现代书画艺术大家创作影像纪实暨典藏作品展”的开幕为深圳市民打开了认知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大家在深圳的历史性画面。与此相对应,“透镜———2017中国当代艺术展”则呈现了30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此展是深圳美术馆“关注本土、关注当代”学术定位下,每两年推出的“相聚热土”系列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届,所邀的本土青年艺术家来自于深圳各个领域,已展出80余位深圳本土青年艺术家近百件作品。参展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今艺坛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从传统书画到现代水墨,从架上绘画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呈现出深圳艺术新锐活跃的一面。


深圳对艺术大家有着强大吸引力


深圳美术馆馆藏系列专题“美术菁英在深圳———现代书画艺术大家创作影像纪实暨典藏作品展”,是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该展将展至8月30日。展览以珍贵创作过程实录、历史文献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朱屺瞻、唐云、应野平、启功、赖少其、程十发这六位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典藏精品。


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璀璨明珠,中国艺术大家被深深吸引,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曾多次前来参加活动,并在深圳美术馆留下多幅作品,其中部分作品留有当年在深圳美术馆创作过程的珍贵全程纪实录像,展览首次同期展示这批珍贵的影像资料。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个展在对作品及创作过程进行展览和介绍的同时,引入图片、文字及影像文献,回顾20世纪80-90年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同时对各位艺术家的创作轨迹及艺术面貌进行研究,向公众展示各位艺术家对传统中国画结合新中国社会及艺术创作现实所做的努力。


影像资料再现艺术家在深创作过程


“甲子春节作于深圳梧桐山麓二瞻老民朱屺瞻时年九十三”、“甲子秋日杭人唐云写于深圳”“层峦叠翠甲子春节应野平写于深圳梧桐山麓”……看到这些书法题款,是否感到既亲切又意外?没错,这些展现在眼前的绘画与书法作品,就是在当时的深圳美术馆现场创作的。


记者了解到,中西绘画兼长的朱屺瞻在20世纪80年代,多次来到深圳,于1984年2月22日—3月2日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并留下三幅国画、一幅书法作为该馆珍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现场展示了他创作于1983年的《葡萄图》,并配有他现场创作时的录像。这些拍摄于80年代的影像,今天看来仍然很是清晰,不仅是历史性的艺术记录画面,而且是极好的现场创作的教学示范。


唐云曾多次来到深圳,并在深圳购置房产。留有七幅国画、一幅书法为深圳美术馆收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现场展示了他1984年创作的《正是江南好秋色》。


赖少其也多次造访深圳美术馆,并留下两幅国画、四幅书法作为馆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现场展示的是他的《黄山》,这件作品据说当时创作了两天,从录像中可以看到,他是在一块亚克力胶板上画的,而不是在传统的毡布上,这是艺术家自己的创新,为的是更好地画出山的皱褶效果。


应野平在深圳美术馆留有七幅国画、一幅书法作为典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现场展示的是1984年创作的《层峦叠翠》,一幅立轴形式的青绿山水,以雄伟山峰为主体,丛丛松林为点景,色泽华艳,清丽脱俗,一派南方山水景象。


年轻艺术家同样“相聚热土”


这些艺术大家都已作古,但他们在深圳留下的足迹与墨宝,显现出深圳的聚合力。与老一辈艺术家相聚深圳的场景相呼应,年轻艺术家在这里,更是表现出活力。历史性与前瞻性并行,同样正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的“透镜———2017中国当代艺术展”,则展现出深圳艺术的探索性与先锋姿态。


记者了解到,此展是深圳美术馆推出的“相聚热土”系列展览的第四回展,作为深圳美术馆关注本土艺术的一个常设项目,此次展览延续第三届主题展的方式,在精神上,可以说也是对上世纪80年代艺术大家相聚深圳的一种延续。


该展策展人游江介绍,此次展览以“透镜”为主题,意欲表达在被科技无限大介入的当下,公众的生活被急速地改变着,可以说,我们完全处于一个屏幕生存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认知、对世界的理解和介入等很多方面是通过屏幕获取的,同时也通过屏幕去表述,并通过视觉媒介去呈现世界的面貌和个人的概念。一方面通过屏幕,我们延伸了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屏幕的世界;另一方面,在技术性观视时代,我们一般的视觉知觉往往被透镜下的视觉图像所改变了,除了图像自身的重构,它还改变着我们的视觉思维。对媒介的过分依赖,往往折射出一个碎片、断裂、通俗、易懂,甚至不愿走出舒适区的一种价值观,这又是隐藏于屏幕外的一个深层世界。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是一个充满“黑科技”的展览———残疾人用意念作画,创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艺术家用近乎古典装框方式来装裱平板电脑,再通过当下流行的直播的方式,将自己行走在泰国、缅甸、澳大利亚的即时画面同步传输到展览现场;用明月装置组合自己的心电图……艺术家通过自身对于“透镜”的理解,采用装置、影像、油画、公众互动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通过不同艺术家的视角,运用时下先进科技手段,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给我们展现一个技术性观念下当代人的诸多生存状态和个体观念。


观点


“透镜”和深圳城市化的发展有很密切的联系


孙粹展览策展人之一


“透镜”这个主题和深圳城市化的发展有很密切的联系。包括我们去南山或福田CBD,到处都是一种“透镜”的景观,我们被这些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折射着,我们每天穿梭生活在这里面。所以艺术家给我们呈现有一些是特别光鲜靓丽的东西。但就像高少康的作品《太平天下》,看着蛮喜感的,其实是骷髅头,还有微信、QQ表情包在里面组成了骷髅头,这是善与恶结合的作品。这位艺术家也是设计师,根据这个主题创作了这个作品。


要不断往前走,也要往回看


贾立魏33空间创办人


在深圳美术馆看这样两场展览,有一种特别的体验,你要不断往前走,也要往回看。深圳这个城市不断发展,我们要在中间找到,跟当下这个城市、当下这个社会、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感觉非常开心。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