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科技

世界可穿戴计算之父”斯蒂夫·曼希望深圳成可穿戴技术创新中心

2017-08-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阅读: -

8.jpg


斯蒂夫·曼教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他被誉为世界可穿戴界的传奇领袖,他是世界公认首位利用机器增加感知的“电子人”(Cyborger)—— “可穿戴计算之父和增强现实(AR)之父”、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斯蒂夫·曼日前造访深圳。在市领导外事会见后,本报记者与斯蒂夫· 曼就在深建立“可穿戴研究院”和“可穿戴博物馆”的话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期间不仅体验到前沿科技所带来的“未来感”,更从言谈中观察出这是一位务实且走心的科学家,他关注技术的商业化,更关注人类在智能时代的角色,致力于让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思维,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人文智能”


“在人工智能成熟前,‘人文智能’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能够增强人类行为能力的可穿戴设备是其重要环节,” 斯蒂夫·曼告诉记者,他的名字Steve Mann,在希腊语中前者意为环境,后者则意为人类,寓意着他的使命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人文智能”——由斯蒂夫· 曼以及人工智能之父马文· 明斯基和谷歌首席科学家雷· 库兹韦尔于2013年共同提出的。相比于单纯的人工智能,人文智能更关注人类在智能时代的角色,而不是机器。


在斯蒂夫·曼看来,“人工智能确实酷,却是冰冷的,人文智能则是有心灵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增强视野的同时将成为我们理解和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成为我们思维,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第一台可穿戴计算机和第一个AR系统发明者,斯蒂夫·曼正在推广他的新理论体系,融合可穿戴与物联网,覆盖多种计算、智慧城市和虚拟现实,包含对法律、标准、哲学、技术和人机交互等内容。


面向未来的“曼可穿戴博物馆”


一直以来,斯蒂夫·曼有一个心愿: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曼可穿戴博物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示历史和过去,这将是一个活的博物馆,我会为博物馆研发设计很多智能设备,这里也更像是一所新型的全球性大学,通过体验获取有关可穿戴与增强现实的未来技术,”斯蒂夫·曼说到此处兴奋地像个孩子一般,当然,这一想法也的确源于他童年时代对于各式各样可穿戴设备的浓厚兴趣。


“深圳是一座海滨城市,应当有更多亲水设施,我希望通过智能设备在深圳展示水文化,成为有深圳特色的可穿戴博物馆,”斯蒂夫·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利用水的震动来发声的乐器——水琴,结合了声学、流体力学、建筑学等原理。使用者通过把手指按在流出来的水流上对乐器进行弹奏,放松身心,发挥创造力,在早教、康复、娱乐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他希望在深圳的“曼可穿戴博物馆”门前也设置这样的水琴。


放眼世界的“可穿戴网络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市智能穿戴企业已达1000多家,加上智能穿戴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等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深圳从卓越制造中心发展成全球智能硬件之都,产业基础优势不言而喻,此外,还拥有众多优秀的研发团队,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非常强。”斯蒂夫·曼希望未来将创新和商业化的重点放在中国,他坚信在全球化共享经济时代,可穿戴和增强现实大有可为。


设立研究院的愿景不仅着眼于深圳,更是瞄准全球化的可穿戴技术网络效应:即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多伦多—深圳,他解释称:“多伦多有一个可穿戴技术增强现实的实验室,是世界可穿戴之都,我目前工作的斯坦福大学位于众多科技公司集聚的硅谷,而麻省理工则是我所毕业的学校,希望深圳在中国与北美之间搭建一座创新之桥,构建全球可穿戴技术网络,成为该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可穿戴技术创新中心。”斯蒂夫·曼还专门为深圳的城市定位创造了一个新名词“inventrepreneurship”,即发明(invention)与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融合。


编辑:apple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