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加强与广深机场、港口等大型物流节点的对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做好公路、铁路、水路“三路”文章。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为广东包括河源在新时代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商务局局长秦卫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商务局将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河源一切工作,以“培育新业态、提高开放度”为主线,充分利用河源的各项优势条件,助力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学思践悟新思想,务实担当新使命
“市商务局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自觉扛起沉甸甸的责任使命。”秦卫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行动纲领,是我们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河源发展新局面的动力源泉。市商务局上下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用心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出建设成为“示范区”“排头兵”的睿智干劲,按照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及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河源、现代河源”建设,奋力当好“示范区”“排头兵”,把新时代河源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高产业融合度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河源发展的重大机遇,推进产业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秦卫民表示,市商务局将积极推进物流对接。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合作,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分拨功能,推进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建设。加强与广深机场、港口等大型物流节点的对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做好公路、铁路、水路“三路”文章。同时大力推进平台对接,加快综合保税区、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开放型经济要素加快集聚。推进服务对接,深化贸易监管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海关和检验检疫”、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力促外贸发展,提高经济开放度
“要狠抓外贸稳增长,强化目标导向,分解任务目标,加强督导,实现既定增长目标。”秦卫民认为,促进外贸发展要在优化外贸结构上下工夫,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广州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充分借助展会抢抓订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落实服务贸易政策,开展服务外包培训,做大做强服务外包。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促进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业态,提高企业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积极性。推动外贸综合服务新发展,进一步支持昌鑫申报外贸综合服务培育对象;大力引进金融新业态,提升金融新业态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对标省“外资十条”加快制定河源外资政策,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全面深化外商投资“放管服”,落实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港澳地区和欧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筹建河源特色商品柬埔寨体验馆,推动双方在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
●激发消费需求,提高市场活跃度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要大力通过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不断引领和释放终端需求,提高市场活跃度,加快凝聚经济增长动力。”秦卫民介绍,市商务局将大力培育商贸主体,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在挖掘汽车、汽油、房产、餐饮等传统消费潜力的同时,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体育赛事等新兴消费热点。全方位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认定一批电商示范镇、村、企业、园区等,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发展,加快电商人才培训,逐步完成我市255个省定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强化市场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促进大型商业网点、城市商业综合体、商品交易市场等设施合理布局;深入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对接省级平台工作,实现追溯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放心诚信的市民消费环境。
●锐意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秦卫民表示,市商务局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分工制度、协调会议制度、项目台账制度、领导挂钩制度、督查考核制度、重点项目管理制度等招商工作机制,加快协调组建招商咨询委员会和投资顾问委员会,为河源招商提供强有力智慧支撑。完善招商项目信息库,建立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推进一批前期签约项目落地。同时,把加强党建工作贯穿于商务工作全过程,努力建设一支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强化高效服务,快干、实干、巧干,主动服务、超前服务、高效服务,执行“三定一督一通报”制度,发扬“钉钉子精神”,破解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切实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按照“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要求,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