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卓永兴11日在记者会上,阐述2018年施政报告提出的相关政策称,数码个人身份(eID)将于2020年中旬推出,首阶段会提供约25项常用服务,如车牌续牌和申请公屋等,再分阶段逐步在电子政府服务中推行。到2021年中旬,近100项政府服务、约3000张政府表格能够使用eID。
据报道,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到,创科局为eID推出明确时间表。卓永兴表示,eID将于2020年中旬推出,首阶段提供约25项常用服务,其中包括续领驾驶执照、申请公屋及居屋等,到2020年底会扩展至30项常用服务,如报读专上课程、考车牌等,2021年初会开始接受食物业牌照的电子提交。至2021年中旬,会将eID扩展至约3000个政府表格。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强调,eID完全保密,而且不会侵犯个人私隐,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提取和整合资料。他以市民到便利店买酒作为例子,店员或会要求确认买家是否符合法定年龄买酒,eID在这时便可发挥效用,无须知道买家的姓名,只确认他是否符合法定年龄。
开放数据方面,卓永兴表示,若无充分的政策或执行理由,会要求部门开放数据,并会于今年年底制定及公布有关开放数据的计划。他强调,特区政府已清晰了解社会对于尽快开放数据,如交通、教育、卫生数据的期望,但仍需由政策局或部门按实际情况,再进行决定。
对于“再工业化”方面,杨伟雄表示特区政府以20亿元港币设立“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期望吸引“高增值”、“高技术”和“用地不多”的工业在香港发展。创新科技署署长蔡淑娴表示,现在当局一直与业界进行沟通和检视,如申请条件,准则和上限等,并会尽快敲定细则,向立法会财委会申请拨款。
政府将带头应用在各项电子政府服务。政府消息人士称,目前政府约有700项服务有提供电子选项,预期2021年年中有超过100项电子政府服务可以应用eID,包括申请公屋和居屋、交税、车牌续期、专上课程申请、申请食物业牌照及货物舱单等,并可利用eID提交3000张政府表格。
各纪律部队加强应用科技协助执法,包括明年在个别惩教院所试行“智慧监狱”,结合闭路电视影像,加入生物特征、容貌识别、视频分析等,如在犯人偏离指定活动位置时发出“咇咇”声响等,在部分羁留病房引进维生指标健康侦测,防止自杀、自残行为。消息人士指科技只是提升院所管理效率,与惩教署人手无关。消防处将运用大数据分析火警事故、楼宇消防设备等,协助评估特定社区的火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