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报讯】极端天气愈趋频繁,渠务署将於明年开展全港首个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建造2.8公里长隧道,连接九龙水塘群及下城门水塘,将九龙水塘群收集的雨水转运到下城门水塘。此举有助提升深水埗、长沙湾及荔枝角一带防洪能力,亦可善用下城门水塘空间储存雨水,预料每年可额外收集约340万立方米食水,相等於七万港人全年住宅食水耗用量。
可抵50年一遇暴雨
渠务署署长唐嘉鸿说,极端天气为防洪工作带来挑战,署方正想方设法加强各区的防洪能力,集防洪与节约用水功能於一身的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劃,是署方的新尝试,可望纾缓极端天气带来的旱涝交替。
唐嘉鸿解释,九龙水塘群的四个水塘已落成40多年,总容量仅280万立方米,雨季时经常发生溢流,增加下游市区水浸风险,拟议的水塘间转运隧道连接九龙水塘群与下城门水塘,通过智能水闸监控进出口水塘的水位,并在上游九龙水塘群将发生溢流时开闸,腾空九龙副水塘35万立方米储洪空间,可减少相当於150个标準泳池容量的雨水流入市区,将深水埗、长沙湾和荔枝角地区的防洪水平提升至可以抵禦五十年一遇的暴雨。由於下城门水塘接驳沙田滤水厂,计劃亦间接将本来流出大海的雨水收集重用,估计平均每年可额外收集约340万立方米食水,相等於七万港人全年住宅食水耗用量。
唐嘉鸿补充受限施工位置,隧道钻挖机需特别设计,可於隧道内拆卸及运回原来的起点;施工期间,署方会在水塘安装隔泥网,避免影响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