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载风云激荡,40载千帆竞发,40载砥砺奋进。
40年的拓荒与辉煌,房地产与城市共生共荣。围绕着土地、资本、产品、规模等核心要素,地产人居模式百舸争流,涌现出一批批锐意创新的品牌房企、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经典作品,创领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回望数十年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每一次创新和迈进,都能感受到行业先锋们为美好人居生活添砖加瓦的正能量,城市的想象力一次又一次次被有力地激发。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格局蓄势待发,湾区人居需要富有活力的崭新想象。
■ 张 畅 吴亚男
大湾区带来人居新机遇
2017年,由“二区九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为粤港澳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赋予其新使命。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
若是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的规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总体经济增速一直保持7%以上,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若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在5年后超过东京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将于近期公布。
在粤港澳大湾区2+9>11的宏大背景下,大湾区人居踏浪而来……
大湾区指引人居新标本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今日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用不到40年的时间奇迹般地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作为房地产市场化的先行者,从第一批土地拍卖到首个样板房,从引入社区概念到推崇城市运营,深圳这座敢为人先的“创新之都”输出了太多的先进理念、成功样本、运营模式,始终走在人居梦想探索的潮头浪尖,为中国地产人居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近些年,深圳城市“西拓东进北上”发展态势,催生了多个新城市中心区,深圳的人居版图也随之不断延伸。同时,在厦深铁路通车、深中通道开建、粤港澳大桥即将通车、城际轨道交通等一个又一个重大交通利好的推动下,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之间正发生着质的融合,这也进一步为人们提示了新的置业方向,一个以深圳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版图正蔚然成型。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居新想象力正而被有力激发,涌现出许多极具特色的人居代表作品,它们将城市的居住、商业、运动、自然、艺术串联在一起,打破城市的功能边界,打造立体化多功能现代人居模式,满足居住者的诸多需求。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崛起,房地产的产品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发生着改变,可以预见将涌现出了更多符合大湾区时代发展特色的人居产品及美好生活范本。
大湾区勾勒人居新视野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人们的人居需求、人居方式、人居理念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最初的“居者有其屋”升级到“居者优其屋”,从单一的居住到多元“人居+”,地产运营模式更是百花齐放:人居+教育、人居+商业、人居+商务、人居+人文、人居+文旅……不断创新发展的人居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未来房地产发展的走势,优化人们对商务、生活、休闲、娱乐等更美好的人居体验,提升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新起点。
在此契机下,深圳特区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房掌柜集团联合重磅推出“致敬辉煌·湾区人居大巡礼”大型专题活动,回望数十年来地产人居的发展成就,以全新的视野去寻找和发现大湾区价值,全面梳理引领大湾区的人居标杆力量,展示引领湾区人居上行的国际化前瞻理念。
“湾区人居大巡礼”将是阵容强大、人气集中的展示台,立体呈现湾区人居生活,也将更为全面地呈现出人们关于美好生活各种想象,展现湾区人居的新高度。
在这场人居大巡礼中,我们将携手20余名国内知名学者、百余家品牌房企,通过深圳特区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房掌柜集团组成的融媒体传播平台,甄选一批综合素质卓越的湾区人居标杆作品,探索湾区品质生活;对话见证行业成长变化的领军人物,记录行业发展变迁、企业成长之路以及人居初心;邀请业内权威、行业大咖多元解读湾区未来发展,展望未来湾区美好人居。
我们期望,通过这场湾区人居大巡礼,彰显湾区人居的新魅力,为美好生活赋能!
湾区热点
交通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正越织越密,2020年,将形成一个新的交通网格局:
多条跨江通道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约30分钟到香港、珠海、澳门,预计今年年内全线通车。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建成后深圳至中山行车时间仅半个小时,预计2024年通车。
虎门二桥:全长12.89公里,珠三角核心区域过江要道,预计2019年通车。
15条城际轨道交通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通车,届时广州到香港仅需48分钟,深圳市中心到香港市区仅需15分钟。
按照《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珠三角地区共规划1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
目前已开通或部分开通路线:广珠城际(广州、佛山、中山、珠海)、广佛城际(即广佛地铁)、莞惠城际、广惠城际(部分段)、广佛肇城际。
规划或在建项目:广佛江珠城际(广州、经佛山、江门、珠海)、穗莞深城际、广佛环线、佛莞城际、广清城际、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深惠城际、穗莞深延长线、肇庆至南沙城际、中山至虎门城际。
人才引进
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城市近年来在招揽高层次人才方面,推出了一个个招才引智计划,如深圳的“孔雀计划”、广州的“红棉计划”、东莞的“蓝火计划”、惠州的“人才双十行动”、珠海的“珠海英才计划”等,香港和澳门也不甘落后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公布中长期人才培养行动方案等,通过包括项目奖励金、购房补贴、人才绿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