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粤港澳智库专家共探大湾区前景:都市圈是城市群演进共同规律

2018-04-28 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阅读: -

12.jpg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论坛”近日在香港特区举办,主题为“‘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张俊勇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等粤港澳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郭万达:促大湾区“双转型”


当天论坛上,郭万达发表三点建议: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目标应明确为世界级都市圈。不论是早前的“粤港澳城市群”说法还是现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其实都市圈才是城市群演进的共同规律。现时全球的金融中心都在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单一大城市则在向大都市圈转型,形成所谓的“双转型”。


第二,优化调整环湾轨道交通。因为世界级大湾区的成功之处在于,都是以轨道环线为枢纽,形成城际轨道网,是提升湾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现时大湾区所构建的“三环八射”城际轨道网仍存在不足,比如忽略湾区南部、没有将湾区战略性节点有效率串联、珠江东西岸联系考虑不足及互联互通不够等。因此,应调整为“双环+放射”结构:以南沙为核心,南向形成“海湾环线”,北向形成“海岸环线”,较为合适;同时按照大都市圈的要求来规划环湾交通,包括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规划委员会”、加强规划研究工作等。


最后,建议将深圳河沿岸地区深度开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的重要节点规划,打造“香港+深圳+”的粤港澳湾区大都市圈引擎,开放深圳河两岸。具体而言,应将深圳河沿岸地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平台,整合河套地区及周边区域资源,推动福田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等重要节点升级,在深圳河沿岸探索建设“CEPA+FTZ(自贸区)”示范区,治理深圳河水环境等。


王珺:“结网”推进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就粤港澳三地如何合作共达繁荣,王珺发表了题为《“结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虽然湾区内城市间距离近,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性少,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缺乏整体竞争力。


王珺指出,“一群城市要变成一个城市群,才能发挥‘9+2大于11’的联动发展。”因此,深化湾区内的分工合作找增量才能成为有机整体。而若想流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是距离基建等物理因素,税收许可等体制因素及语言习惯等文化因素,若三者可以改善及突破的话,湾区内人员与资源将更便捷的流动。


“现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同时亦是国家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上的重大举措,正是当前织密合作网络的历史性机遇。”王珺说,新时期将以更多的新方式新领域来织密合作网络。首先,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的扩大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的互联互通额度,促进双向投资。其次,改革口岸设置、验收等提高货物与人员通关效率等推进贸易便利化;再者,如国家和粤港澳三方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等来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最后,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以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国家研发实验室、大数据平台等。


张俊勇:倡建大湾区人才库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就是敢言”主席、经民联成员张俊勇表示,今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4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是未来国家发展水平最高、最富庶的地区。在新时代中,大湾区未来可以发展成科技创新中心,以后关于创新的基础、标准,都会在这里出现。他认为大湾区将汇聚到最好的大学,亦将是国家最高等研究院、研究所的所在地,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新方向。


张俊勇引申道,对香港而言,“一国两制”是很大优势,尤其是法律制度上。他预料本港年轻人就业、创业、置业等将会在大湾区内不断发生,因此要思考如何进入、融入大湾区。他举例道,大湾区本身有其独特性,可以从教育制度着手,令当中的考试制度标准化,如香港的文凭试与内地的高考制度就可兼容,相关制度可以一步步往前走。


张俊勇续说,大湾区未来还可从法律制度找到突破点,尤其是香港本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他说,大湾区可以做到大举创新,甚至大刀阔斧,形成新的标准;并认为大湾区可以集合全国、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建立人才库,订立国际标准。


吴杰庄:冀推湾区“人才绿卡”


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亦认同粤港澳大湾区能为香港年轻人带来大量发展机遇。他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从香港角色出发,香港是大湾区实行普通法的地区,世界各地中不少地区都实施普通法,香港能较易融合。而香港的角色本身是“超级联系人”,在大湾区发展中更可能进一步成为“超级加速器”。香港能通过各方面的人才,在不同方面做到增值、加速,在全球化、“一带一路”之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第二,从“青年人可以做什么”角度看,香港青年人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比如投身创意行业。他指出,现时内地包括大湾区在内的许多科技企业,已经超越香港;因此,大湾区可以提供开放的空间,让香港青年人发挥创意、拓展视野。此外,港青亦可投身电竞行业,期望当局可推出政策,令他们更容易参加其中。


第三,从“可为青年人做什么”角度,他指,早前有机构调查显示有逾半年轻人都希望到内地发展,因此期望各界都可给予青年人信心及机会。他举例,港青在内地工作或创业,或会遇上麻烦,如涉及证件及户口问题,因此大湾区可推出“人才绿卡”。另外,住房对青年人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当地工作的人未必都想住酒店,故此他希望湾区能多推“人才公寓”,社会各界也可多想一想,从青年人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方便。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