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89岁老人会用美颜相机、百度导航!广州老年大学面向全社会老人开放

2018-04-04 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80404113959.png


过去扛过枪、打过仗,89岁的林茂文如今会用美图秀秀瘦脸、百度地图导航、网络购物,成为银发“手机党”。“我是个老革命,以前没有机会学习,趁现在耳朵听得见,眼睛看得见,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识,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谈起“忙碌”的学习生活,林茂文笑逐颜开。


  在广州老年大学、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以下统称“广州老年大学”),像林茂文这样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学习干劲十足的老人还有很多。学校构建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让老人们既能快乐学习,又能掌握新技能。


  当前,老年教育事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去年起,学校招生不限身份、不限地域、不设门槛,首次实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的“保障权益、机会均等”,向实现“全纳”教育迈出重要一步。同时,网络云课堂上线,让老人足不出门即可享受教育的乐趣。


  目前,学校晓园校区和下塘校区可提供约3万个学位,网络云课堂目前已吸纳了上万名学员,是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而不是老人活动中心,要让老人享受学习,提高素质,过上更好的生活。”校长林元和说。


  课程设置紧跟潮流147个专业供选择


  林茂文是学校的“资深”学员,已经上了快10年的课了。从一开始的古文、文学、诗词,到如今的互联网应用、图像处理、摄影、电脑操作,林茂文可谓最新潮的学习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学一点,增加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大学学习让林茂文生活充实不少,“回家也要多学多练,一刻都不能放松,否则就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了。”由于儿孙都外出工作或出国,平时只有林茂文和老伴在家,新技能的学习让他多了不少跟家里人“团聚”的机会。“外孙在非洲建设工业园区,平时跟他微信视频,心情很好。”


  “一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百度翻译应用的学员真切地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翻译软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应用。靠这个APP,我们也可以学好英语口语,与外国朋友轻松交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电脑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技术的应用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在综合科普系教师徐御看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大学除了为老年人创造颐养康乐的环境之外,还应成为其提高素质、自我完善的平台。


  为此,学校设置的课程也紧跟潮流,包括智能手机应用、电脑基础、电子相册制作及应用、电脑安装及维修、互联网应用等。“每个人报读老年大学首先要学习电脑基本操作等基础课程,然后再报读相应专业。”林元和说。


  目前,学校已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新型课程体系,包括声乐舞蹈、综合科普、医疗保健、语言文学、钢琴民乐、书法绘画6个系,开设了时事政治公共基础课和音乐基础、书法基础、绘画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共147个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大学的办学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学员入学缴纳少量学费,学校上缴财政后全部返还用于办学。目前,广州老年大学的学费一般在200—400元/学期之间,主要根据设备投入情况和班级的大小规模有所区别。


  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打造现代化师资队伍


  3月27日下午2点半,广州老年大学11楼的西洋画室里,十几名头发花白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画油画。“老师讲得很细致,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刚退休的邹黎明今年第一次报读油画班,没多少基础的她本来担心跟不上老师授课的速度,但几堂课下来,老师幽默有趣、简明易懂的授课方式打消了她的担忧。


  “老年教育有其特殊性,所以要量身定做老年人的教育方案。”油画高级研修班的授课老师林圣元是当代多元主义美术的代表画家,作品曾被纽约市市立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哈佛大学美术馆等收藏。


  2012年林圣元从美国归国创作,今年正式加入了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年龄对绘画来说反而是一种优势,对艺术的领悟会更高。”林圣元说,与以往对老年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学员的学习干劲很大,态度认真,“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干劲还是出乎我意料。”


  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目前广州老年大学汇聚了一批像林圣元这样的专业名师,聘任来自广州各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及各类专业教师150多人。“目前教师团队当中有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来自广州歌舞剧院的一级演员以及来自美术协会、摄影协会以及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林元和说。


  2014年开始任教的钢琴教授庞娟娟,过去一直从事的是儿童钢琴教学。对比老少两代人学习钢琴的特点,她认为老年人的自律性更强,但也存在善忘、记忆力减退的问题。针对这个特点,庞娟娟在教学当中会特别强调温故而知新。每次课后,她都把当天所教授的曲目重新弹奏一遍并录制成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复习。


  “每次讲乐理的时候,庞老师都套入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下午上课比较容易犯困,庞老师就会带着我们打拍子,既增强我们的节奏感,也提了神。”老年大学素有“追师”的现象,在钢琴基础班,好多学员都是庞娟娟的粉丝。


  为打造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早在2013年,学校便开展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师资数据库。同时,通过公开课、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活动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在林元和看来,老年教育有其特殊性,无法与其他大学一样拥有专职固定教师团队。“教师从全社会聘用,没有专职固定教师,这是一种知识共享。”


  老年教育走向国际学员斩获多个国际奖项


  “大师用很朴素的芦苇、竹子,就做出了美丽的插花。只要用心,一根树枝、一棵草都可以变成优美的形状。”8年前就退休的林桂芳,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能走向国际,还能拜捷克花艺大师为师。


  去年8月,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插花艺术比赛开锣。抱着志在参与的想法,林桂芳和班里的几个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比赛。顶着36℃的高温炎热天气,林桂芳精心选取了耐高温的花材,创作出的插花作品独具匠心、争奇斗艳,获得国际花卉艺术展插花艺术比赛一等奖,并荣获“最美花艺师”称号。


  当天,她还被捷克花艺大师收为徒弟,并在越秀山举行拜师仪式,现场与国际大师进行花艺交流。“插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每盆花都能看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林桂芳从小就喜欢花,退休后终于有机会系统学习插花。“正是老师无私的付出,我才收获硕果。‘花艺界奥林匹克’首次落地广州,有机会见识世界各地高手,非常难得。”林桂芳难掩兴奋之情。


  “学员在国际级的平台上,更能验证我们市老年大学的实力。”插花班老师周红艳说。事实上,广州老年大学国际范十足,学员在书画、诗词、摄影等领域的国家大赛中佳绩不断,至今已获得76项国际奖项。


  不仅学员走向国际,广州老年教育也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2005年以来,共有1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人前来广州老年大学进行参观学习和学术交流,包括联合国老龄研究所、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与学校开展了多次交流,部分学校还建立了协作机制。


  “老年教育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共同选择,希望其能成为广州与赫里卡开展更多层面文化交流的纽带。”去年11月,学校瑜伽队、英语口语班、书法班和杨氏太极拳班学员组成的27人游学团赴西班牙多个城市游学时,赫里卡市市长玛利亚·路易莎·多明戈女士如是说。


  去年5月,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第100届理事会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塞内加尔等全球3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老年教育界代表参与。当天,林元和当选该国际组织第一副主席。


  在林元和看来,我国老年大学发展有别于国际上以高校为主导的模式。“我们要重点关注各级有关部门、高校、开放大学、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机构所发挥的作用,突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元办学、层级分布’的中国老年教育特色。”


  ■聚焦


  网络云课堂


  提升老年教育覆盖面


  老年大学学位一席难求的情况全国普遍存在,广州也不例外。2017年秋季学期招生启动,广州老年大学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报名,首日“秒杀”近万个学位。


  “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太旺盛了,2018年两个校区提供了2.7万多个学位,不到几天热门专业全都报满了,好多老人要求继续增加学位。”林元和介绍,随着去年晓园校区的开放,广州老年大学预计将能提供3万个学位,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54.6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76%;按照广州市老龄办的预估,2020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5万人,即广州每10个人中就有2个是老年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成为一道难题。


  为惠及更多老年人,广州老年大学今年开设了免费的云课堂,吸纳学员上万人。学员足不出户即可在家中完成学业。目前,云课堂有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两种途径登录,现已开设健康大讲堂、十六式太极拳、中老年人钢琴基础教程、民族舞、安卓智能手机应用和手机摄影等七个专业课程。


  “老年教育不能只是人机对话,光是远程课堂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与人接触,有社会参与和交往。云课堂还设置了线下课堂,每个学员都有免费的现场教学体验课。”在林元和看来,远程课程有助于把广州优质的老年教育延伸至乡镇(街道)、城乡社区,覆盖更大的范围。


  ■特写


  孙女弹过的钢琴


  如今“传给”爷爷了


  关女士和曾先生是两夫妻。本来只有关女士一人咨询学校的报读事宜,但在正式报名的时候,关女士动员了自己的老伴曾先生也来报读钢琴专业。老两口家里有一部钢琴,是上世纪80年代用1800元购入。


  “当时家里的存款只有2000元,还是每个月省出来的。”曾先生说,如今这台钢琴历经30多年依旧还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这台钢琴儿子弹过,孙女弹过,如今也成为了爷爷的学习用具。


  “想学钢琴就是多一个爱好,和儿孙多一个交流的话题,也希望给儿孙树立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曾先生说。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