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之夜,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精彩上演。在这个一年一度、举世瞩目的舞台上,除了我们的珠海本土美女主持人桂嘉晨以及旅游度假胜地长隆海洋王国的惊艳亮相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珠海的新地标——“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了。恢宏的建筑、绚丽的光影,辅以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伶仃洋上点亮的的这一“世界奇迹”,在惊艳全球华人的同时,也点亮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未来。
在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三无”编队的交相辉映下,原本就“威武雄壮”、美轮美奂的港珠澳大桥一出场就惊艳全场。这座历时近15载,凝聚了中国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结晶的超级工程,无疑成为了全球华人的骄傲。
市民:
因为以前我在央视二套看过港珠澳大桥
作为超级工程 它是怎么建的
我还跟他讲那个大桥当时建有多么难
(看了春晚)不错 非常好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总投资近1300亿。其中长29.6公里的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总投资约480亿元,包含九洲、江海、青州三座通航斜拉桥,19.6公里的非通航孔桥,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桥梁和隧道的东西两座人工岛。工程于2011年1月开工,经过建设者七年砥砺奋战,于2017年12月31日实现全线亮灯,今年2月6日完成交工验收,交付运营。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 余烈:
这个交工验收完成以后
只等国家对这个口岸验收通关
我们就可以全面投入运营
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港珠澳大桥依据粤港澳三地技术标准体系,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了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开发形成了成套的专用技术标准,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工程建设,填补了我国海洋环境下交通建设技术标准的空白,而且为中国桥梁建造技术输出国际奠定了基础。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经理 尹海卿:
(岛隧工程)已经申报的(专利)现在是550项左右
使我们整个沉管隧道的建设技术水平
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比于对世界桥梁界的技术意义,港珠澳大桥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则更加可期。港珠澳大桥使香港、澳门、珠海首次实现了陆路相连,一小时内往返港珠澳即将成为现实。它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闭环,近10万亿体量的区域合作将迈上新台阶,形成带动中南西南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大格局。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向晓梅:
从经济学讲其实是有一个更低的成本
去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
9+2城市里面要素的流动
就是更好地可以去利用港澳资源
将来通过港澳更大程度地在“一带一路”中
更好地实施国际化战略
珠海台记者胡志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