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特报客户端 记者:陈新年 6日,耗时七年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迎来了交工验收这一历史时刻。记者在珠海召开的交工验收会议上获悉,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成立的专家组查看和评定,主体工程以99.17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合格”,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
6日上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及主体工程各参建单位等共43家单位150余名代表前往九洲桥、江海桥、青州桥、海底隧道和东人工岛实地察看工程现场,了解掌握工程外观质量。下午举行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会。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会议成立了以管理局苏权科总工为主任的交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管理局及各参建单位的汇报,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会议认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可靠。根据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级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共约29.6公里,总投资约480亿元,包含九洲、江海和青州三座通航斜拉桥,约20公里的非通航孔桥,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桥梁和隧道的东西两座人工岛。采用双向六车道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于2011年1月开工,经过大桥建设者七年栉风沐雨的砥砺奋战,于2017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全线亮灯。
为达到“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的目标,建设者们结合项目特点,形成了四大建设理念,即“全寿命周期规划,施工驱动设计,需求引导设计”的设计理念,“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施工理念,“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合作理念,以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港珠澳大桥依据粤港澳三地技术标准体系,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了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开发形成了成套的专用技术标准,不仅较好地支撑了工程建设,填补了我国海洋环境下交通建设技术标准的空白,而且为中国桥梁“出海”、“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在交工验收会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称,港珠澳大桥将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首个交付使用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项目,大桥工程凝聚着广大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交工验收为多年的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朱永灵表示,2018年,港珠澳大桥又将启航踏上营运维护管理的新征程,接下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将进一步完善落实交工验收会议的意见和建议,配合三地完成系统联调联试,为大桥正式通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