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千亩红树林、沿海跑马、亲海平台……东莞将崛起超美滨海新城

2018-01-23 郭文君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QQ截图20180123180817.png


千亩红树林、沿海跑马、公众亲海平台……这样一座美丽宜人的滨海新城即将在东莞崛起。


  东莞市委、市政府及滨海湾新区高度重视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狠抓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美丽新区。1月23日,记者从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获悉,新区正按照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各项海洋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包括加强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突出生态用海设计引领、大力实施周边环境整治、加强海洋利用和环境监测、打造红树林生态景观五项内容。


  突出生态用海 开发不涉及自然岸线


  2010年,省环保厅审批通过《东莞市虎门港长安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国家海洋局批复同意《东莞市虎门港长安港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国海管字〔2012〕76号)。其中,准备启动实施的深圳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基地项目和粤港澳文化街项目两个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省海洋与渔业厅审批通过,获得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用海,并取得了海域使用权证。


  目前,新区填海项目用海申报范围均在2012年国家海洋局批复的用海红线范围内并符合规划的功能定位,也符合广东省政府2017年批复的《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新区开发使用的岸线均为人工岸线,不涉及自然岸线。


  新区规划打造串联“山海河田”的景观走廊。计划构筑1条贯通全域的“山地—田园—湿地—滨海”全要素景观走廊,突出新区的景观风貌特色;计划打造26公里的生活和生态岸线:滨海生态岸线4.4公里,滨海生活岸线21.4公里。


  同时,滨海湾新区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采用生态用海理念,最大限度地保全所在海域和海岸的生态功能,围填海工程平面布置采用离岸人工岛、区块组团等方式,不占用自然岸线,结合实际布置出一定面积的水系、生态公园等生态空间。


  东莞市委副书记,东莞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日前在作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两会直播间透露,这一21.4公里的人工岸线将有望成被打造为东莞一条新的沿海马拉松线路。


  此外,在设计上,新区还将采用公众亲海空间设计,围填海工程新形成的岸线均向公众开放,根据项目主导功能和陆域纵深,规划设计沿岸绿化带、人工沙滩、公众亲海空间和进出亲海空间的通道。在海堤(护岸)向海侧建设5米宽通长亲水平台和多个休闲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场所。


  同时,新区还将采用生态化海堤建设,在保障海堤(护岸)防洪防潮防浪安全的前提下,在向海侧堤型的设计采用半斜坡式结构缓坡入海,采用生态护面等生态设计措施,发挥海堤生态带的综合减灾效能。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打造千亩红树林景观


  滨海湾新区内的现有300余亩红树林,分布于沙涌、苗涌和龙涌三条河涌沿岸,较为零散和杂乱。新区现计划在磨碟河和孖斗涌区域、沿东宝河西岸一带集中种植红树林等植被,建设红树林生态公园,规划面积达1008.53亩,较原有零散红树林增加600多亩。


  同时,新区还将采取异地补种等生态措施。新区围填海工程范围内尚有红树林面积约5.5公顷,该区域红树林为外来品种海桑,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相关规定及实际情况,现计划将采用异地补种的方式,在东宝河口区域建设东宝河红树林生态区,补种更大面积的秋茄等本地品种红树林,新建红树林面积将扩大至约10公顷。


  新区还将加强海洋利用和环境监测,将在深圳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基地项目中建设广东省伶仃洋(东莞)海洋综合观测监测基地,规划总面积23亩,集海域动态、海洋环境监控和海洋防灾减灾及预警预报为一体,加强对整个交椅湾的监管。同时开展填海施工影响监测,填海工程施工期间,将开展填海项目长期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对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加大污水处理 淘汰高污染企业


  目前,滨海湾新区还积极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标准,狠抓河流治理和污染企业搬迁,积极改善、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东莞市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滨海湾海洋生态条件,包括:对于流经新区的河涌,计划投资建设274公里截污管网,现已经建成主干管网40公里,次支管网41.68公里;投资建设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达20万吨/日,目前已投入运营使用;建设长安新河,截流北部来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通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最大程度阻止污水流入海洋。


  在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方面,为净化滨海湾新区环境,东莞市还成立了企业搬迁协调工作小组,强力推动辖区内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淘汰搬迁,建设美丽新区。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