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门打车,外出吃饭,
拿出二维码扫一扫,完成一笔支付,
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不过,
这样的生活以后可能要被限制了!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但是,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
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二维码调包、隐藏木马、资金被盗刷……
导致商户损失巨大!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央行决定出手治理“扫一扫”!
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1、动态条码支付
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
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
人民银行规定,
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交易验证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级,
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
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2、静态条码支付
静态条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
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
由于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易被篡改或变造,
易携带木马或病毒,通知中指出,
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
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
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看完文字还是不太懂?
看看下图吧!
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扫商贩的
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也不影响商贩收款~
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
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
不过,
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其实这样更安全~
而在业务规范方面,
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
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
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支付机构还应符合相应的业务资质要求
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技术的付款服务的,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这个限额消息对于那些土豪来说,
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
再也不能任性地买买买了~
你们又是怎么看呢?
是觉得更安全了还是有些不方便呢?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喔~
整理编辑 | 粤港澳大湾区网,转载请注明(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想要了解更多粤港澳大湾区资讯,关注本号后点击头像底部菜单内容或者前往YGA.cn查看吧!
继广州、深圳后,珠海、东莞也被选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就是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地区,旨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