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相关:兴趣班

一个孩子报十几个兴趣班值得吗?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7-12-21 陈芳庭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我成了‘最苦恼的人’”,在浙江杭州的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一篇作文里,他开启了这样的“吐槽模式”。而让他苦恼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生活里“只有学习和兴趣班”,甚至说一周排下来就有近10个兴趣班。


  而这个现象也受到了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吴颖民和“最强大脑”、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的关注。20日,在广州举行的卓越教育发布会后台,两位专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有余力之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上多少兴趣班合适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报班要考虑孩子承受力


  “作为学生,完成校内的学习任务是必须的、首要的。”吴颖民表示,当学有余力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同时他认为,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这也给校外教育机构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吴颖民支持教育方式应当更加多元化,包括美学、科学、体育、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让学生得到接触,为他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兴趣触发点,积极运用创新的课堂形式。“不过报十几门兴趣班我觉得还是过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十几门兴趣班是不是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对此,魏坤琳和吴颖民持不同的观点。“有时候,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还是应该回归到以孩子为本位,先问孩子能否承受,孩子喜欢、孩子觉得可以,那么就没有问题。“我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放松。培养孩子的一些通用能力,让他自己找到他的兴趣,他们会适应这个时代比我们适应得更好,我们去帮他们规划未来反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为许多“最强大脑”的科学判官,魏坤琳见证了许多天才少年的诞生和成长。魏坤琳告诉记者,在这些天才少年身上,除了天赋,更重要的是充分保持了个性化优势的发挥,以及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天才少年有一定的先天基础,但更多的发展是在后天。”



孩子需要爸爸陪伴


  魏坤琳不仅是一位脑科学专家,也是一位父亲,这让他在实践中练就了自己的“科学育儿经”。他直言,升级为父亲让他更加重视教育,除了发挥所长,重视激发孩子的脑力以外,魏坤琳尤其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我建议爸爸们都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到孩子的陪伴上。”


  现场,科学界“网红”、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只要孩子有兴趣,你会发现他们连量子物理的知识都能看进去,还会想要动手做实验,他们从中就能有收获,体验快乐。”


  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李淼说,一定要用接地气的方式。“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逛书店的时候让孩子随便浏览,让孩子挑选自己的兴趣,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比如我的孩子,他考金融、学经济,我完全不懂经济,但是我可以给他空间。”


  明年广东“新高一”将实施“新高考”,面对上海和浙江目前物理选考人数较少的情况,李淼和“忧虑”的同行们持不同观点。“如果只能学一门理科,那么我认为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都是选考,我想数学学好了,如果有志于在物理方面深造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空间。”


  作为一名科学家、作家、健身爱好者……跨界是李淼的一个标签,他认为多元能力对人生的意义重大。今年卓越教育也将战略升级为“向未来生长”,并以培养孩子的多元人生为方向,积极展开多元化产品布局,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孩子打造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为孩子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和产品,让孩子获得更加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编辑:阿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