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东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12-21 东莞时间网 来源:东莞时间网 阅读: -

QQ截图20171221114814.jpg


东莞港集装箱码头 记者 程永强 摄


QQ截图20171221114826.jpg


4月11日,中欧双向班列启动仪式在石龙举行 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去年5月,成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的东莞,再一次勇立潮头。


利用试点试验的契机,立足本土的特色优势,东莞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商贸优势、地理优势,率先在贸易往来、产能合作、口岸设施等领域进行探索实践。经过试点试验,“东莞经验”频获点赞,多项改革措施获得国家部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东莞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东莞在海陆空大联动、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企业通关等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为“在全面开放格局上实现跃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改革催生发展动力 “东莞经验”被复制推广


今年4月11日,唯美集团美国生产基地在美国田纳西州利百伦市隆重举办开工剪彩仪式,标志着该集团耗时两年建成的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行。唯美成为莞企“走出去”的又一典型。


去年5月,国家赋予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任务。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试验,东莞开放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开放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开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两批共25项在全国、全省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改革成果清单。


这些改革催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更让不少莞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东莞共有“走出去”企业370家,投资总额超过11.6亿美元,东莞企业在境外设立驻外机构34个,“走出去”的东莞企业分布的行业超过20个。除了唯美集团外,更早“走出去”的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先锋。


今年10月,商务部等十三个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包括东莞在内的12个试点城市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中形成的首批典型经验和模式。被复制推广的“东莞经验”包括: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模式等。


在日益成熟的外贸发展新优势中,东莞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正是一个生动缩影。在松山湖,“欧洲小镇”般的华为终端总部即将竣工,未来将有3万研发人员聚集于此。今年上半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达1.82亿台,同比增长30.8%,占全球出货量的四分之一。


●对接“一带一路”


贸易总量持续攀升 开放质量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东莞市第三大出口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对“一带一路”地区出口926.9亿元,同比增长18%。为何东莞对“一带一路”市场贸易量增长迅猛?分析发现,东莞悄然构筑了一批硬件和软件服务。例如,陆运上的中欧双向班列开通,海运上的水铁联运过境大通道开通,空运上对接香港机场的“中国超级干线”开通,共同打造了海陆空三方联动。


今年11月2日,广东(石龙)铁路物流基地其中一个重要项目——东莞中外运石龙码头顺利通过省验收组的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对外开放后,中外运石龙码头将开通石龙—香港航线,通过驳船航线与国际铁路联运相结合,加强东莞与中亚五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往来。这对推进我市陆上“丝绸之路”大通道平台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海陆连接点将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是海陆空哪种模式,通关速度最被企业关注。为此,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陆运和水运“三互”大通关模式,并将寮步车检场陆路“三互”大通关模式推广到长安、凤岗车检场,实现公路口岸全覆盖,将水运“三互”大通关模式推广到莞城龙通等码头。通过这项改革,企业的通关时间和费用均节省了一半以上,为东莞企业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创造了更大便利。


事实上,除了大通关改革,东莞还在外商投资、对外贸易等领域深化了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今年7月,由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6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以总分78.1分超越苏州,首次进入前三,排名第3位。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东莞贸易总量持续攀升,开放质量持续提高。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外贸进出口实现8888.2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五;同比增长15.6%,增幅与全国基本持平,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


今年12月8日,“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第三次在东莞盛大开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会上说,特区政府会做好“促成者”的角色,积极探讨如何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让港商可以更容易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作为大湾区核心地区的重要一员,东莞力争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又迎来一次重大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总体经济规模逾1.4万亿美元,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可以说,制造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重镇。对此,东莞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的角色定位。


林郑月娥还表示,通过科技提升生产力,将有助香港成功达致“再工业化”,而东莞的先进制造业将会为双方的合作带来更大的动力。


香港拥有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东莞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莞港在科技产业化合作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以“机器换人”为例,在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牵头推动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院及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说明东莞在智能制造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还透露,基于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的定位,莞港两地将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在人才引进、企业“走出去”、城市建设及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强合作。


新思路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根据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东莞市委关于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的意见》,东莞将着力解决八方面问题,推动“六大跃升”,其中之一是“在全面开放格局上实现跃升”。《意见》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打造重点平台,创新经济管理运行模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创新开放合作能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市,努力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过50%,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气象


莞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让“东莞制造”更好走向世界


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是韩国三星集团在莞投资的企业,在广东省制造业500强的莞企名单中排名第一。虽为外资企业,但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内部已形成浓厚的学习十九大精神氛围。十九大召开后,该公司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全体党支部成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三星视界党支部书记、人事部部长李继生对记者说,十九大报告提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这对于在莞外资企业来说,将有更多利好政策值得期待。而作为企业基层员工,该公司人事课长吴国庆也对记者说,将通过实际行动,让十九大精神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公司董事长肖森林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把坐标锁定在缅甸。


他对记者说,缅甸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两国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而近期两国提出的“中缅经济走廊”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前景。哈一代公司也以此为契机,决定在缅甸保山设立工厂,首批用工1000人,投资1亿元,预计明年3月份投产。


哈一代公司是从加工贸易起家并成长起来的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哈一代公司一样,东莞有许多“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嬗变成为行业“领头羊”,甚至到海外兼并其他企业、品牌。东莞运用财政扶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等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自主技术水平,让它们强身健骨,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之一。肖森林说,希望东莞在加工贸易的研发创新促进机制上能进一步创新,让“东莞制造”更好地走向世界。


新动作


大事记


2016年5月,国家决定在东莞市等12个城市,开展为期2年左右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


2016年6月,东莞出台《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外经贸水平的实施方案》。


2017年4月22日,一列装载俄罗斯货物的集装箱铁路班列顺利到达终点站——东莞石龙货场,这标志着首趟珠三角地区与欧洲国家之间开行的“双向中欧班列”按时到达。


7月25日,由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2016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以总分78.1分超越苏州,首次进入前三,排名第3位。


11月2日,东莞中外运石龙码头顺利通过省验收组的口岸对外开放验收。


12月8日, “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第三次在东莞盛大开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及近千名粤港两地政府、工商界代表人士出席盛会。


数说    


1.截至2017年9月,东莞共有“走出去”企业370家,投资总额超过11.6亿美元,东莞企业在境外设立驻外机构34个。“走出去”的东莞企业分布的行业超过20个。 


2.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外贸进出口实现8888.2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五;同比增长15.6%,增幅与全国基本持平,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外贸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位居第三。


3.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对“一带一路”地区出口926.9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企业新增海外投资项目137宗,同比增长48%。


4.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发出邮政国际小包6593万件,同比增长32%。


5.目前“粤满俄”“粤新欧”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今年前三季度运量同比增长27%,贸易额同比增长53.5%。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