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旅游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这一年

2017-12-12 信息时报 来源:信息时报 阅读: -

1.jpg


十三行博物馆内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去年金秋,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正式落地文化公园。时隔一年,如今在广州的角角落落都能见到十三行博物馆的身影。无论是文物展示、主题游船、专题讲座,还是巡展活动,都见证着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这一年的成长。细细数来,这一年,十三行博物馆经历了哪些关键时刻?


去年国庆前,落地广州文化公园


2016年9月30日,由广州市荔湾区委、荔湾区政府主导筹建,历经3年修建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博物馆建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西堤二马路37号文化公园内),占地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馆藏文物1600多件(套)。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的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


首个黄金周,迎来第“10000号”游客


2016年9月30日正式向观众开放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就迎来了开馆后第一个黄金周假期。


去年十一假期的第一天,超2000人次游客入馆参观,当中不乏一些外国友人。在国庆假期,十三行博物馆很快迎来了第一个“10000”号游客。


据悉,2016年国庆假期,十三行博物馆客流量超过了13000人次。


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2017年1月9日,“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等)等10个参评单位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


广东省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王元林在点评广州十三行时指出,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在“十三行”原址上建成的“十三行博物馆”成为展示粤商文化的平台,馆藏文物1600多件(套),十三行文化在这里获得新生。


成为荔湾区首批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


“少年强则国强”,荔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荔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打造了首批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2017年1月10日,荔湾区在十三行博物馆门前举办授牌仪式,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正式选入荔湾区首批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


推出主题游船,穿越海上丝路时空之旅


2017年9月26日,十三行博物馆与广州市客轮公司联合打造推出“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主题船”从西堤二码头出发,开启珠江首航。


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品通过十三行走向世界各地。如今,游客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主题船上可以了解到当年的世界贸易史,顺着当年的航道感受珠江帆影,体验不一样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


据了解,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主题船是十三行博物馆以宣传十三行历史和传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导向。在船上,游客可以看到以古代广式船为内容的通草画文物复制品,了解十三行的历史,从客舱往外看则是广州现代的繁荣景象,让游客体验沉浸式的穿越感。


在领略了船上看历史的趣味之后,游客们还能在西堤二码头登陆,来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通过当年的“航道”来到当年的“商馆区”,在这座建立在十三行商馆区原址之上的博物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筹办广绣针法展


走进社区学校


为了更好地宣传十三行历史文化,让更多人走进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和广州文化公园联合主办了“针艺精绝——广绣传统针法展”,巡回主题展览分别送入社区、学校、工厂、企业,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十三行历史文化艺术之美。


今年七夕,巡回主题展览将第一站设在正佳广场。第二场巡回展于9月13日在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开展。巡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展板、广绣针法实物展示、现场体验广绣等多种方式,重点展示和讲解部分失传已久的广绣传统针法,让更多人了解广绣之美,并参与到传承和弘扬广绣的活动中。


接下来,十三行博物馆还将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受到十三行历史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弘扬十三行文化。


知多D


学术有发现


“十三行”并非官方名称


根据史料,在十三行经商的行商众多,不同时期的行商数量并非定数。2017年9月26日,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十三行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冷东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行的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十三行”之名的最新研究发现。根据冷东教授在英国发现的文献和多张原始材料上的十三行印章,“十三行”的官方名应为“外洋会馆”或称“外洋行”。“十三行”实际是约定俗成的称谓,好比“广州塔”与“小蛮腰”的关系。冷东表示,本次发现可谓是给十三行博物馆的一份“生日礼物”。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