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连结大湾区 文创产业更见优势

2017-11-29 大公网 来源:大公网 阅读: -

5.jpg


图:大湾区能给予电影创作人硬件配套,包括有专为影视创作提供场景的“影视城”,图为位于佛山的国艺影视城


  随着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发展和融合,每个城市也应根据其环境、地理、歷史等因素,拓展不同的优势,并互补不足。香港的优势当然是金融业、与世界接轨的专业服务,还有连结全球的“超级联繫人”。不过,香港的年轻一代发展不会亦不应局限在这些领域。大湾区发展带给香港是多元发展,更多更广阔的可能性,年轻人大可向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民生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林至颖


  很多过去被人认为没甚前途(或钱途)的行业,例如文化创意、艺术、体育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下,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电影、网络文学、拍卖及电竞,特别适合香港年轻人在大湾区发展。


  电影产业的另一方向


  譬如,香港的电影产业,数十年来是亚州业界中的龙头,随着CPEA和“合拍片”的出现,近十年的製作规模愈来愈大,电影人有机会参与製作不同题材的电影。喜欢电影、喜欢影视娱乐的青年人,当然可以向这个大方向发展。此外,近两三年有不少年轻导演和电影人出现,拍摄一些成本较低的电影。去年金像奖最佳电影《树大招风》的导演是三个香港年轻人;《一念无明》、《点五步》等更是新一代年轻电影人的代表作,新一代在电影产业中走出了新的方向。


  大型电影製作当然有大量的空间去发挥,但往往受到市场和投资资金的限制。低成本的创作,能给予电影人的自由度较高,或许资源缺乏,但往往能够激发出创意。年轻人走入电影创作的梦工场,并不是香港独有现象,澳门新晋导演徐欣羡在港澳两地拍摄的《骨妹》大获好评,网上亦有极多微电影是由年轻人创作的。有意从事影视创作的朋友,大可以与香港以至大湾区内的创作人多作交流,寻找发展的机遇。


  大湾区能给予创作人的硬件配套,先有各个城市的各具特色市貌,各地的歷史文化建筑,距离市区不远的乡郊自然景色,还有专为影视创作提供场景的“影视城”。资金方面,香港、澳门,以至大湾区其他城市,也有不少政府官方或民间组织提供的资助,例如香港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澳门“电影长片製作支援计划”等;区内亦有数个电影投资论坛,为投资者和创作人配对。近年,内地网上影片平台的盛行,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小试牛刀、一展身手的机会,亦可以赚取收入和打响知名度。


  创作网络电影和小说


  在电影和影视创作以外,互联网的流通亦引发另一些文艺创作─网络小说。香港本地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由网上免费的作品,变成实体书在书店出售,再被改编成电影或其他作品。较早年的有《那夜凌晨 我坐上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一路向西》,较近期的有《西谎极落》和《自从知道咗西营盘站延迟嘅秘密之后,我就再唔敢搭港岛线》等。


  若说把网络小说化成收入,就一定要谈及近日在港上市的阅文集团。阅文在平台出售小说文学作品,平台赚钱之馀,创作的作家也能分享收入。去年网络作家收入第一位为“唐家三少”,收入达1.22亿元(人民币,下同),第二位“天蚕土豆”收入达6000万元,第三位“我吃西红柿”收入达5000万元,实在是让人吃惊的数字。


  文艺创作本身是极有价值的,相对香港本地七百多万人市场,在内地平台发表文章、影片或其他艺术创作,能够接触十三亿的市场,定能赚取更佳的收入。


  艺术品拍卖需人才


  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心向亚洲区偏移,亚洲区和东方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越来越高,同时亦有更多亚洲人参与拍卖,加入成为收藏家的行列。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自由和免税的政策,近年国际拍卖行不断进驻,艺廊亦有所增长,市场同业间的互相竞争之馀,市场亦越来越大,让香港成为亚洲甚至全球艺术品交易和拍卖的中心。


  香港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是不能够与内地的发展切割的。首先,现时受到国际艺术市场关注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不少都是来自内地的。当代艺术彷彿就如流行交化,美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而追捧美国的战后艺术品,如今中国经济起飞,受到注目的就是中国的艺术家。再者,现时艺术品的买家主要都是来自内地,当然亦有不少展望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对艺术收藏品的需求的国际买家。


  若你喜欢艺术创作,除了希望自己的艺术成就得到别人的赏识,亦可以运用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鑑能力,投身拍卖行或艺廊的工作。


  新兴电竞产业


  另一个由互联网带起的新兴产业,就是近期被热烈讨论的电子竞技。过去,我们视“打机”是娱乐;如今,我们视电竞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就像足球、篮球比赛般,是职业化的体育联赛。就像其他体育比赛般,收取入场费用、场地摊位销售、转播直播的收入、主播和赛事评论员、贊助商的贊助、竞赛者的企业合作和代言工作,还有周边的硬体、电脑配件、电竞专用设备、电竞杂誌等,是极具型模的产业,能媲美大型体育联赛的收入。


  现时,知名游戏的比赛奖金,甚至超越不少传统体育比赛。美国最大的运动频道ESPN经已把电竞赛事与其他体育赛事看齐,网络上有很多赛事直播和转播的节目,他们的摄影棚甚至比某些电视台更专业。一流的竞赛选手当然是业界的明星,主播及评论员亦有不错的收入。


  参与竞赛的选手当然是专业的,赛前预备和恆常的训练并不马虎。选手们有很强的团体训练,亦有针对性的个人训练。团队中更有教练团带领,一些讲求团队合作的游戏,更会按选手的特长分工。


  职业化电竞在香港只是初起步,就像其他体育运动由业馀转成职业联赛的阶段,但其实在我们周边地区经已是十分火热。腾讯刚刚发表数据,“王者荣耀”秋季联赛网上观看人数创新高,超过25亿人,意味电竞等新经济在年轻人眼中已取代传统经济。香港政府发表施政报告指出,香港电竞发展需要借鑑内地经验,在区内寻找人才及透过比赛互相学习,提高本港电竞队水平。世界上最顶尖的电竞联赛就在中国内地和韩国,就像世界级的足球联赛都在欧洲般,要向这方面发展的年轻人,走入大湾区或内地发展差不多是必需的路向。


  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融合,能够为香港带来的并不是个别行业的发展,或是单纯的经济效益。大湾区能够带给香港的,是更多元的发展,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一个在大湾区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