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首页 > >

南海建设面向大湾区的全球创客新都市

2017-10-18 佛山日报 来源:佛山日报 阅读: -

QQ截图20171018120127.jpg


南海的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持续改善。图为佛山西站。/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资料图片)


QQ截图20171018120145.jpg


南海区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平台,全力打造千灯湖创投小镇。/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资料图片)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李静通讯员罗慧报道:7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在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鲁毅提出,要勇当贯彻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排头兵,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是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新常态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是泛珠三角地区城市、产业实现新腾飞的时代契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2+9”城市群中,佛山、香港率先抛出“香港+佛山”合作,并发布了7大领域、11个重点合作项目。11个重点项目里,有近一半和南海关系密切,如合作共建千灯湖创投小镇、合作参与佛山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和广莱坞南方影视中心等,都是以南海作为主导推进。而南海早于2015年就以“一区双核”为抓手探索粤港澳合作,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打下基础优势。


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南海区要以全球视野,对标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中,进一步发挥南海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平台优势,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抢抓湾区机遇


以全球视野谋划新都市


“48分钟可以到达哪里?有一个地方,有香港人熟悉的街区、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创业环境、熟悉的都市配套,还可以实现轻松置业,拥有令人振奋的创业扶持。这个地方就是南海三山‘香港城’。”在7月20日晚举行的粤港澳高端服务示范区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香港城”发布会现场,南海区委常委、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敬文这样推介。


张敬文口中的48分钟,有据可依。最新消息显示,广深港高铁最快将于明年第三季度通车,届时从三山香港城乘坐高铁预计48分钟就能到达香港九龙。


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香港城应运而生,而未来这里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现代服务业高地、“香港+佛山”深度融合支撑区以及“两地一城”优质生活圈。随着7月20日香港城建设蓝图发布,外界一度盛赞“下一个东方之珠在南海”。


盛名之下的香港城,以黄猄涌滨水绿道串联起滨水商务区、高尚住宅区、主题商业区、国际教育区四大功能板块,将形成250万平方米建筑量、300家以上创新型高端服务业规模的产业集群,对接香港生产性服务资源,辐射佛山高技术制造业。同时,吸引8万以上规模高素质产业人口,打造港式工作、生活社区。


为推动香港城建设出成绩、见实效,南海区开出“3年投入2亿元”的扶持奖励大礼包,吸引香港公司、港资企业和香港居民进驻。一座香港城,实际上是南海区充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的一面镜子。


当前,经历了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南海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但是,南海区也面临着产业、城市双转型、双升级的现实压力和迫切需求。2016年,新一届南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从品质南海到品牌南海的战略构想。“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的工作主线,全领域建设品牌”的未来五年发展主线,被写入南海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们要通过建设新都市来补齐当前的短板,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南海。”黄志豪提出,南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就是全球创客新都市,“这既是抢抓时代机遇的需要,也是打造品牌南海的需要。”


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加速推进,为南海对接世界资源打造了新的时代舞台。是以今年8月11日,南海时隔一年多再次召开工作务虚会,结合南海重点工作广泛听取意见,为“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建设大湾区·新都市”凝心聚力,集思广益。


黄志豪表示,南海区近期也在积极思考、谋划,结合南海自身条件和内外发展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联手广州打造广佛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致力成为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客新都市。


依托先行优势


牵手四大龙头城市集聚资源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2+9”规划中,香港、澳门是两大龙头城市,将是南海区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平台。而在对接这两个城市上,南海区有先天优势。


翻开南海和港澳的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以前。例如,曾经的平洲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已有不少人移居香港,从事饮食、钟表、建筑、房地产、运输、五金等行业。目前共有967家香港企业、35家澳门企业在南海投资,其中就包括永和实业、太古集团、维他奶等国际知名企业。作为著名的侨乡,在珠三角各市翘首以盼港澳资源时,南海已经拿到打入港澳资源圈的“通行证”。


基于优势地理区位和与港澳资源的历史优势,南海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前就已在布局面向港澳的发展平台。2015年,南海区就启动了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推动了三山新城板块的崛起; 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为龙头,千灯湖成为亚太地区金融后援中心和产业金融中心;以佛山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狮山启建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推动南海成长为珠西装备制造的新高地;以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为引领,大沥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千灯湖资本、狮山制造业、大沥商贸,将成为粤港澳高端资源在南海落地生根的苗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南海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或多或少将遇到法律制度、财税制度等制度障碍,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另外两个龙头城市广州和深圳,南海还应该有更大作为。


而实际上,对接广州、深圳,南海区也下好了“先手棋”。自古以来,南海就是广佛传统的连接带,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如今繁荣的广佛商贸圈,南海历来是连接内外的开放地带;2008年以来广佛同城深入推进,广州地铁开进佛山的首站就在南海,南海未来11条轨道交通有7条直接联通广州,佛山西站通车后南海与广州的时间距离缩短到20分钟,至深圳缩短到40分钟。在对接深圳创新创业资源方面,南海区近年来开始频繁着力,今年7月,南海区还在深圳设立了驻深投资促进代表处,将南海对深招商战线整体前移。


目前,在对接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其他城市上,南海区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网。南海区区长顾耀辉曾表示,南海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进一步调整线网结构,使每个镇街都有轨道交通与广州轨道相连,同时充分利用广佛之间已经规划或者正在规划的区域性枢纽,如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火车站、南沙港等,进一步融入湾区经济。


厘定南海坐标


错位发展增创新优势


7月27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鲁毅在全会报告中提出,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特别要用好广深两个超大城市、香港“超级联系人”。和着佛山市以积极姿态融入大湾区的节拍,南海步调沉稳。然而,湾区经济时代,群雄逐鹿。找准定位,对南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都市而言,将事半功倍。


“从我所研究的湾区经济规律来看,一个湾区只有一个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说,广州是社会和文化中心,香港毫无疑问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深圳应当争取与香港共建物流中心、创新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以制造业立区的南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组团城市群中,坐标在哪里?


顾耀辉说,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等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创新共同体、有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以金融业作为强力支撑、优质的生活圈是五个明显的经济特征。南海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抢占发展先机,也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寻找机遇。作为华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南海目前有6万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0家,超过1600家外资企业,14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当港、澳、广、深等城市的发展成本逐渐上升,制造立区的南海或将成为资源外溢、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先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能还是要围绕制造业、服务业这些优势产业来发展推进。”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汉全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和容量,南海不可能面面俱到,唯有依托现在的地理、交通、制造业、金融、人文等优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加速推进,南海区融入大湾区建设新都市的步伐也将提速。今年,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被纳入首批省级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之一。未来,示范区将着力建设几个方面:港澳高端服务业的强大“后台”,以服务融合的姿态贴近港澳,大力吸引港澳地区金融、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机构进驻; 港澳高端服务业走向中国腹地的“前台”,背靠泛珠三角区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挖掘数万亿工业总产值中蕴藏着巨大的服务业商机; 磁聚全球资源的“众创空间”,结合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建设,以吸引粤港澳资源为重点,发挥港澳市场渠道的国际化特长。


黄志豪表示,当前除了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广东自贸区、广佛“超级城市”、高铁及轨道交通时代等,这些时代机遇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超级风口”。好风凭借力,立足于雄厚的制造产业基础,南海区将在新时期增创新优势。


编辑:晓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