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良局颜宝铃书院取录不少来自内地优才及投资移民的家庭学童,有计划家长说,由于常来往中港两地,有宿舍的中学成为其选校的首要条件,他盼望儿子可在港攻读高中和大学,学好英语和建立人脉,未来再出国进修 。
学好英语 再往外国深造
在内地从事金融业的黄先生,2008年透过入境处 投资计划取得香港身分证,去年安排儿子黄小浩由江西省南昌市来港升读中四。
黄先生说,儿子在内地已获省重点高中取录,但他认为内地教育以「填鸭式」为主,他希望儿子读大学前学好英语、认识东方文化,因而决定送儿子来港读书,享用作为港人的福利。他倾向安排儿子在港升读大学,毕业后再往外国深造,「为他建立内地、香港和外国3地人脉,协助将来发展事业」。
儿:难适应全英教学
现就读中五的黄小浩说,初来港时最难适应学校以全英语教学,「老师授课时完全不明白,要努力背诵英文专科名词,而且也听不懂广东话」,但一年后已逐渐适应。
黄先生认为,儿子入住学校宿舍一年后,比以往更成熟独立,他指若香港有更多学校设有宿舍取录内地生,相信会有大批内地家长有兴趣送子女来港升学 。
香港直资中学建宿 吸内地来港生
香港中学生人口持续下跌,逾3万名在港出生、享有香港居留和升学权的内地家庭子女,将成为学校开拓学生的主要来源。现时全港有逾7间直资中学设宿舍,成为吸引非本地生的主要卖点。其中,去年建成宿舍的保良局颜宝铃书院,共取录近30名内地「港生」,成功拓展生源。
学童减少料不影响直资校
教育局推算未来6年的中一入学人数持续减少,当中公营学校的中一收生,将由2010/11年的5.71万减至2016/17年的4.2万,但直资学校的中一收生人数,受惠于灵活教学政策,预测可保持每年取录约8000人,免受人口下跌冲击。
现时香港仍未开放予内地中学生来港读书,但逾3万名内地妇女在港生育的子女,则享有香港居留权,该批子女可适时来港生活和升学,但学校需设配套设施。
颜宝铃书院取录近30内地生
直资的保良局颜宝铃书院去年设立宿舍,校长康罗赐珍接受访问时表示,现时全校有900多名学生,当中一成约80多人属于非华裔学童,以南亚裔为主,以及少数日本 、比利时 裔学生,另有约20至30名从内地来港升学的学生,部分人的父母透过优才计划、投资移民计划取得香港居民身分证。
康罗赐珍说,以往每年仅取录数名内地来港学生,「今年学校取录了十多名内地来港学生,比去年有明显增长」。她又指出,去年落成的宿舍共有46个宿位,每月宿费4000元,费用包括膳食、课余补习等,为内地生解决住宿问题。
连串课程助内地生适应
她又说,为协助非本地生学好语文,学校正推行全英语教学,并安排部分非华裔学生修读法文等,协助他们继续升学。内地生则获一连串适应课程,包括安排高年级学生指导他们英语,以及为他们额外补课等。面对中学界缩班问题,她表示,学校现时已自行推小班教学,每班32人,若教育局于直资学校推出有关措施,学校将会配合。
何谓「直资学校」?
政府对直资学校的资助形式,是以每名学生为单位,而直资学校必须凭其特色及提供优质教育,以吸引学生报读。直资学校可以因应学生不同需要而自行设计课程,亦可选择自行收生。由于政府给予「一笔过」拨款,学校在教师编制、人手安排及资源运用方面更具弹牲,以符合学校需要和家长期望。学校可收取学费筹集资源,提供额外设施或服务,但必须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直资学校共有59间(包括45间中学、11间小学及3间中学暨小学),公营学校仍是香港教育制度的主流。
为了确保直资学校办学质素,直资学校须与教统局签定办学承诺书,详细列明学校须遵守的条件。教统局会定期检讨学校表现,学校亦须在加入直资计划五年后,进行一次全面的质素评核。如评核结果显示学校的办学表现未能符合教统局所订定的办学表现指标,教统局会建议学校作出改善,并会跟进改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