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民生

广州助民营经济驶入快车道出实招为企业减负松绑

2017-09-06 金羊网 来源:金羊网 阅读: -

1.png


广州20条“实招”助民营经济驶入快车道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包含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政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6大部分20条。专家表示,此广州“民营经济20条”从“放、降、扶、促、优”五方面着手力促民营经济发展,其中有不少“硬招”“实招”,体现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空前重视,有望使广州民营经济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鼓励民资参与国企混改


《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交通运输、市政设施、能源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社会事业、重点功能区、城市更新和特色小镇、价值创新园区等领域项目。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每年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公私合营项目,制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工作指引。


另外,全面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和科研事业,营利性邮政、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和营利性科研设计用地,公开出让起始价格按不低于出让时相应地段办公用途市场评估地价的50%拟定。对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医疗、养老等非营利性公益项目的,市、区两级政府根据投资情况给予补助支持。


此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出实招为企业减负松绑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措施》提出诸多细化措施,如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审批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


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方面,适应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需求,提出“实行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租赁年限不超过10年,弹性年期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不超过20年。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工业用地,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拟筹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试点设立供应链金融引导基金,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对利用平台融资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动产融资扶持机制,对提供动产融资的银行按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



推动“个转企”无负担过渡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上,《若干措施》可谓不遗余力。首先是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为“个转企”提供工商注册专人帮办服务,推动“个转企”无负担过渡。其次,鼓励个人独资企业转型升级为公司。最后,对首次“小升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方面,对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组外地上市公司的企业,在完成重组后一年内将注册地迁入广州并满一年的,按经济贡献给予奖励;对并购重组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前期费用及贷款利息,给予一定比例补助。


支持民营总部企业落户发展,对新引进总部企业和存量总部企业,按照产业分类和经济贡献情况给予奖励。对总部企业租用、新建或购置办公用房的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型总部企业建设总部基地给予支持。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造


《若干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也有较多“实招”,如“推动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给予建设经费补助”“实施专利申请灭零倍增计划,培育专利大户,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上,提出简化利用新增工业用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手续,鼓励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和厂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认定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且用地权属清晰的,可按规定计收土地出让金和办理房屋分割转让等手续。


在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上力度较大。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以及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等的民营企业人才,给予资助、补贴和奖励。将民营企业人才纳入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岭南英杰工程”项目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范围;制定基础人才分类住房保障办法,经认定后的民营企业人才享受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住房保障服务。对经认定的行业紧缺专业技术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工商注册试行“容缺登记”


工商注册便利化上,《若干措施》提出试行新设立商事主体“容缺登记”制度,申请资料基本齐全、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申请人承诺按期补正材料后,工商部门可预先作出核准决定。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市场准入“一站式”服务。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上,推进行政集中审批,在有条件的区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实现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全集中,标准化审批和后台监管相分离。同时完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年底前拟实现全市各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


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保护是一大亮点。《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市领导每人每年挂钩联系1-2家重点民营企业,各区、镇(街)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司法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确定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增强民营企业家安全感。


另外,提出要充分运用市属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城市户外广告等,对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公益形象宣传,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舆论环境。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依托知名高校、专业机构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