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田区长高圣元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麦邓碧仪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
8月18日,福田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福田区政府最新打造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落户的首个港方科研机构项目,其为该区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签约仪式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和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分别致辞。福田区政府区长高圣元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麦邓碧仪分别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借助两地互补优势助力河套地区发展
发展创新科技,是近几年香港一直要补的“短板”,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深圳瞄准的目标。签约仪式上,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表示,河套地区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轴,将汇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和科研人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平台,也是广深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而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将按照深港合作备忘录的部署安排,坚持“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与香港合作、共谋新发展”的思路,支持和配合香港的发展策略,共同把河套地区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综合平台、深港开放协同创新的战略支点。
据了解,生产力促进局作为香港公营机构,是香港创新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机构,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且通过与海外专业团体的合作,及利用内地的配套政策,建立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今年恰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50周年,在林宣武看来,此次与福田区合作成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是生产力促进局重要的里程碑。“这个专业科研机构和服务平台,将全力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建立,配合落马洲河套地区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和科技方面,借助深港两地互补的优势,推动两地科研和产业的合作。”
为了支持该中心的发展,福田区政府在办公场地、开办费用、场地装修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为香港同胞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更优越的环境。肖亚非指出,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50周年之际,经过前期双方的沟通和协商,在福田保税区率先成立旨在配合“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建立和促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的第一个专业科研机构和服务平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是深港合作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重点开发智能技术助力初创企业发展
据麦邓碧仪表示,该中心将聘用本地的人才,香港方面的专家也将来深圳一同工作。研发的过程中,需要物流、人流、资金流三方融合才能成功。香港员工过来存在183天的限制,希望落户保税区之后,能够放宽政策,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汇聚深圳。
成立初期,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将重点开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环保科技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随着香港团队的进驻,环保技术、人工智能、现代化管理方面的成熟技术也将带来保税区。
在深圳云集了许多优秀人才,而香港与国际文化的高度接轨,也能够吸引到全球各地的科研企业。麦邓碧仪透露,其实有一些科研公司非常想来内地发展,但是在产品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到高质量的批量生产商是他们的难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很难接触到内地优质的生产企业;同时,内地也存在许多想要走出去的公司。针对双方的需求,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的成立将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中心的成立对于初创企业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福田区政府也正在跟我们沟通成立一个智创空间,用于营造初创企业的生态环境,如何将概念变成产品,再寻找高质量的生产商,都需要这个平台来帮助他们。”
河套规划:从贸易区走向科技园
落马洲河套地区占地87公顷,土地面积为整个香港科学园的4倍,成为香港历来最大的创新及科技平台。然而实际上,有关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讨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展。早期的建议,包括在河套范围内设开发区、在港深边境之间设立“特区中的特区”、兴建加工区或大型展览中心、设立边境贸易区等,更多与加工工业及贸易有关,与香港希望借助深圳加工工业的优势及通向内地更大市场的平台优势等有关。
时至2008年,两地间更高的合作建议及共识形成,并已脱离加工区及贸易平台的低层次模式,上升到高等教育及高科技研发等高端产业合作。此时的深圳认为,河套开发将成为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重要突破口。待到2016年7月22日,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与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就河套地区开发达成初步共识,土地所有权归香港,深圳有50%开发权。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共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备忘录》的签署掀开了深港合作的新篇章,为两地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根据《备忘录》,香港科技园公司将成立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专门负责园区的上盖建设、营运、维护与管理。河套地区的开发项目以公益性为主,通过与国内外顶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基地,开展世界优秀研究人才交流合作。
进驻保税区探索跨境合作
未来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结合现有的福田保税区资源,充分利用与保税区相连的地缘优势,优化通关流程,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合作模式。据悉,福田区相关部门已经与香港企业界多次对接,致力于构建开放条件下数据、技术、人才、资本、信息依照特定规则互融互通、畅通有序的体制机制,打造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国际合作通道,助力深港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心。港方也将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双方认可的深方人员提供便利的出入境安排。从“吸才”的程度而言,河套开发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跻身世界科技创新版图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随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落户福田,生产力促进局也将正式进驻福田保税区长富金茂大厦。通过该中心的成立,深港两方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也将有效强化深港创新及科技的联系与协作,支持区域内的产业在新形式下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