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市与中大昨日签署进一步加强新型战略合作协议
新快报讯 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吴哲 符信 蔡珊珊 卢旖维
8 月 26 日下午,在省长马兴瑞的见证下,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进一步加强新型战略合作协议》。记者从了解到,中大珠海校区 2017 年办学经费将超过 20 亿元,科研经费有望突破 2.5 亿元。此外,办学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完善。今后三年将新增约 100 万平方米校舍,生均教育资源投入将大幅增长。
双方签署协议前,马兴瑞会见了中大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马兴瑞对近年来中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大继续面向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优化学科结构,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海洋、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的工程科学人才,为广东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 " 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 " 重要批示精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中大校长罗俊在签约仪式上介绍,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新生的高考成绩稳居当地前 2%,有的省份已经达到前 1%;三年来录取分数线文科增长 27 分,理科增长 34 分;本科继续深造率从 43% 增长到 55%,研究生规模与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其次,人才队的伍质与量都快速上升。2015 年以来新增各类人才 2600 余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40% 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术精英增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再者,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工作实现突破。中大科研到账经费 2016 年突破 25 亿元,较之 2014 年实现倍增,今年有望突破 30 亿元大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跃居全国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跃居全国第一;布局建设的海洋科考船、南海研究院、" 天琴计划 " 等重大创新平台均得到国家和省市地方的经费与立项支持。
与珠海市开展新型战略合作以来,珠海校区各项工作也实现重大突破。一是校区办学经费和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2017 年办学经费将超过 20 亿元,科研经费有望突破 2.5 亿元。二是办学结构更加完善。围绕深海深空深地以及核科学的 15 个院系和 6 个平台进展迅速,全部实现整建制学院办学,研究生培养规模大幅度增加。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完善。新引进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30 余人,常驻校区的教师规模明显增加。四是校区新规划全面推进建设。今后三年将新增约 100 万平方米校舍,生均教育资源投入将大幅增长。
据悉,珠海市与中大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加快推动中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决定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新型战略合作,在中大珠海校区建设国际高水平创新集群,提升校区在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型研发机构输出、原创科研成果产出、技术创新辐射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