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非政府官方网站 大湾区企业网:发挥企业民间价值,弘扬正能量,万众一心助力大湾区大融合齐发展好生活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基建改善 二三线迎新发展空间

2017-07-14 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1.png


7月11日仲量联行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基建将会有很多方面的改善,通过提升基建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都市圈”的理念,将给广东省二三线城市带来许多发展机会与空间。


基建推动“一小时都市圈”发展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提升基建的主要建设方向为铁路、跨海大桥与港口这三方面。


高铁/城际群网状布局打造国家铁路枢纽。目前珠三角片区中的高铁网络以珠江口东侧的城市群的建设较为领先。而“十三五”规划中,珠江口以西的城市群的高铁/城际铁路网络将会迅速发展,如深茂高铁线、广佛江珠线、广佛环线、肇顺南城际线、中南虎城际线等。


四座跨海大桥让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拥。珠江口的交通运输瓶颈将会得到缓解,除了现有的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二桥的落成将会使得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区更加紧密与便捷地联系在一起。


港口优化升级。从目前十三五规划中加强港口运输能力建设将会成为重点,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四期工程、珠海高栏港区万江物流码头工程等都将值得期待。加上省内多个和港口建设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大湾区内的运输能力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中山和珠海将受益崛起


仲量联行认为,便利的交通或推动物流资源向大湾区西岸流动。


跨海大桥和高铁建设使大湾区各城市之间联系更为紧密,部分物流园区可能考虑从土地资源稀缺、租金持续上涨的东岸城市迁移至相对选择较多且租金水平较低的西岸城市,预计将拉动西岸城市物流园区的集聚和发展。


大湾区各城市空间上实现互联互通,产业园区布局将更加灵活。更多的低端制造业可能从一线城市搬离。除了一直享有区域优势的东莞、惠州,仲量联行预计西岸的中山、珠海将崛起,对产业园区选址吸引力将大增。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预计产业园区未来的分布将以一线城市为中心,呈向外辐射状布局。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多个国际级的港口码头,区内的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港口加起来已经是世界货运吞吐量第一的国际航运枢纽。虽然如何把码头从竞争关系变成合作关系、实现区域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港口群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从现有的基建规划看进一步发展的道路网络将使物流路线更加丰富,港口资源也预计会被进一步充分利用。而且从“一带一路”的布局来看,十三五规划中加强港口运输能力建设将会成为重点,多个航道新建与改造、以及泊位升级工程等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成为国际航运枢纽。


整体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提高


一线城市因土地资源紧缺造成生活成本过高,而二、三线城市因缺乏城市竞争力而存在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多渠道、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增强了珠三角东岸与西岸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交通方式的丰富和区域内通勤时间的减少或将增加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刺激人口流动和重新分布。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错位发展实现核心产业的聚集和城市间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提升大湾区整体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高技术人才流入,有利提高当地人民收入。


报告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物流、人流和资源空间移动和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国际地位和珠三角的腹地资源与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优势,引领大湾区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和国际竞争,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编辑:阿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