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及生态局辖下乡郊办推出资助计划,致力保护乡郊地区自然生态,至2024年年底,已批出50个项目,资助总额超过2.7亿元。凤园是政府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下12个须优先加强保育地点之一。初期,凤园的蝴蝶品种数目只有约70至80多种,20年来已有逾220多种蝴蝶曾在凤园出现,佔香港所有蝴蝶品种约九成。获资助管理凤园的环保协进会最近引入人工智能系统辨识蝴蝶品种,长远期望利用系统进行公众教育和生态调查,强化保育工作。
协进会总干事邱荣光在接受政府新闻网採访时指出,香港的蝴蝶品种逾200种,每种外观都不一样,有些甚至在旱季和湿季不同模样,单凭肉眼对照参考书,未必准确辨别到蝴蝶品种,因此引入人工智能系统。
他指,系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暂时能够辨认10种蝴蝶,包括虎斑蝶,成功率颇高,「系统先以辨识10种蝴蝶为起点,成绩不俗。」摄影师在採访当日随机拍下蝴蝶,再把相片传档交凤园职员,再上传至电脑系统,一阵子就可辨识其品种是虎琡蝶,再对照参考书,是准确无误。协进会的目标是在2年内训练系统辨认245种蝴蝶。而系统成熟后会开放给公众使用。届时,市民把在郊外拍下的蝴蝶照片上传至系统,便能即时查出其品种和相关资料。
而再下一步是用于保育工作,协进会会利用系统进行公众教育和生态调查,在蝴蝶园放置摄影机,让系统辨认曾出现的蝴蝶品种,并记录和分析牠与不同物种、环境、气候的关系等,强化保育工作。
环境及生态局乡郊保育经理邓浩谦表示,获批资助的项目主题广泛,涵盖不同自然保育和乡郊活化范畴,其中的管理协议项目保育约560公顷湿地和约10公顷传统农地,为不同物种提供合适生境,「这些保育项目不但维持保育地点的生物多样性,也持续记录到受保护物种和新的品种,反映项目有效提升保育地点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