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来自内地和香港、台湾的自然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大湾区自然教育体系建设。记者24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正在制定「广东省自然教育行动计划」,未来2年内将在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50到100个自然教育中心,并加强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大湾区全局自然教育建设,提升大湾区生态环境。
粤港加强自然教育交流与合作
目前珠三角正全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生态环境与自然教育日益引起关注。广东省林业局透露,近年广东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游憩地,建设各类型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其中,广州自然博物馆、深圳红树林博物馆、佛山市山茶科普馆、中山树木园植物馆、肇庆竹文化科教馆等相继启建。
「香港在大湾区区域中有着优越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这也意味着其举办的自然教育活动类别多样。」香港世界自然基金会教育副总监叶思敏表示:「从湿地,到市区内部,到海洋,我们有不同的自然教育基地,例如元洲仔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米埔自然保护区等。」她说,毗邻的粤港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类似,近年都在深化交流和合作,未来可加强自然教育的合作。「自然教育活动除了人数最多的学生,还有公众、志愿者、专家」。
深圳教育中心遍及所有行政区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近年亦全力推动自然教育落地。深圳红树林基金会教育总监陈阳透露,去年深圳建立「深圳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推出《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建设指引(试行)》,13所自然教育中心授牌,还增加23个试点中心。「现在,深圳市所有行政区域,都拥有至少一所自然教育中心,全市自然教育网络框架初步搭建完成并落地」。
广东省林业局表示,从今年起全省将启动实施自然教育行动计划,联合专家学者、自然教育机构共同制定广东省自然教育体系和标准,规范各类自然教育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结合具有传统岭南特色的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兰文化,实现公众自然教育常态化。至2020年,力争全省自然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